今天上下班的路上听了一本书叫《原生母爱》。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观点是,“错误定位爸爸的妈妈”。
“爸爸与孩子之间是三角关系”,中间夹着妈妈。爸爸与孩子的关系中离不开妈妈的存在,甚至可以说妈妈对父子关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妈妈对丈夫有怨言、感到不满意时,常常要求孩子与自己站在同一战线,不断地向孩子抱怨丈夫,倾吐对丈夫的不满。这样一来,孩子自然而然地就开始怨恨爸爸,并且逐渐疏远爸爸。另外,妈妈还会向子女灌输这样的思想:‘我现在就是为了你们而活。要不是你们,我早就不活了。’这样的妈妈将生活重心全部放在了孩子身上,过度地依赖孩子,同时企望孩子能够为妈妈的人生负责。
在小时候,父亲是缺失的状态,一个星期或者几个星期才回来一次,直到上大学了,父亲才回到家附近工作。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撑着整个家。小时候虽然父母也有争吵,但还算和睦。可是因为父亲的缺失,从小与父亲的交流不多,直到现在30+了,还是没学会跟父亲好好聊天。
近几年,母亲开始不断的说我父亲的坏话,再加上父亲对我的态度也比较严苛,因此跟父亲越来越疏远。即使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坐在一处,也没话可说。
前几年,我一度非常困扰,如何改进父母之间的关系。两人在一起经常吵架,却拉扯着不愿分开生活。而我因为自己不能帮助他们而内疚!他们在一起这么痛苦,我怎么能在另外的地方幸福的生活呢?这些想法一直缠绕着我,像一条条藤蔓将我裹紧!
后来我去学习心理学,学习鼓励咨询,去看书。慢慢的接受:父母的关系是他们要修的功课,我能做的就是处好我与父母的关系。
因此我努力用平和的语气来面对父亲对我的责备。我努力理解父亲的难处,了解他的生活与原生家庭,对于一些开不了口的感谢或者祝福就用文字代替。
我对父亲说:你可能觉得我现在做的事情都达不到你的期望或者要求,你可能对我很失望,但是我会尽力去做我值得做的事。
心理学家李中莹老师说过: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都要跟父母有一战。在这场战斗中,如果父母赢了,是家庭的悲剧;如果孩子赢了,是喜剧。
而我想做一个怎么的母亲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