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一书中提出的建设蓝图之一。在“实业计划”部份,孙.中.山提出建设三个世界级大商港:一个是在渤海湾的“北方大港”;一个是在杭州湾的“东方大港”;一个是把广州建成“南方大港”。
他设想在广州城与黄埔港之间,开辟一条相连接的大道,可填塞省河取得土地,“以供市街之用”。因政局混乱,国力唯艰,这个设想一直无由实施。1925年3月,孙.中.山去世。几个月后,这个计划被国.民.政.府再次提出。
广东省.政.府迅速批准了罢.委.会的修改提议,财.政.厅为该项工程拔款5万元为开办费。建设.部.长孙科训令公路.局进行测量。省港.罢.工工人的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成立筑路.委员会的决议,正式宣布修筑广州至黄埔的公路。公路铺筑路面预算为35万元,国.民.政.府原拟拨款,但由于财.政拮据,无法筹出这笔款项,唯靠各界集资补足。8月12日 ,廖.仲.恺主持了筑路开工典礼。8月16日工人正式开工。
三千多名罢.工工人,荷锄挑担,随行逐队,自愿参加筑路工程。这条公路东起东山口,西与百子路相接,东达黄埔港,途经杨箕、冼村、石牌、车陂、东圃、鱼珠,全长约18千米,宽6米,砂石路面,为广州与黄埔港相连的陆路交通动脉。罢.委.会顾问邓.中.夏大加称赞:“修筑中山公路。罢.工.委.员.会的眼光,不仅敏锐,而且远到。认为打.倒.香.港根本办法,即为黄埔开埠。孙大元.帅在时,再三注意及此。故提议修筑从广州到黄埔之马路,凡长七十五里,定名为中山公路,兼以纪念国.父也。筑路工人凡三千余人,有筑路委员会管理之。”(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