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春雨缠绵,翻看书看到“我爱哭的时候便哭,想笑的时候便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有谁还记得,写下这句话的人,已经离开我们整整30年了。
这个人就是三毛!
三毛,这个特立独行、视爱情如生命的奇女子。当年,她的作品一刊出就轰动了整个台湾,后来还蔓延到了大陆,影响力遍及华语世界,经久不衰。
![](https://img.haomeiwen.com/i24981990/e95dd2b0db839ce7.jpg)
最经典的是三毛跟荷西的爱情,不知艳羡了多少人,也影响了诸如我的少女时代的浪漫!
他们的爱是浓烈的、真挚的。因此,当荷西突然意外离世后,三毛悲痛欲绝,写下,“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
在荷西去世后,她常常去墓地看望他,“总是痴痴地一直坐到黄昏,坐到幽暗的夜慢慢地给四周带来了死亡的阴影。”
她的手指一遍遍划过墓碑上荷西的名字,“我在心里对你说——荷西,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这一句让你等了十三年的话,让我用残生的岁月悄悄地只讲给你一个人听吧!”当年的读到此曾泪流满面,也渴望得到一位这样爱到骨髓的情爱!
换做今天的人,在爱人离世以后,虽然怀念,但最优先做的事情,大概是放下。尽可能减少受伤害,这是当今爱情的金科玉律。
三毛不是这样。她宁愿忍受那种痛苦,也不愿意忘记荷西,放下荷西。
她,为爱盛开,为爱凋谢,倾之所有,只为能彻彻底底地爱。
某种程度上来说,她和琼瑶是一派的。对她来说,爱情大过天,是必需品,就如同鱼儿离不开水。
13岁的时候,她就敢虚报年龄,开始第一段感情。
后来远走他乡,也并不是因为志在远方,而是爱的人不肯娶她,所以要逃到没有他的地方去。
至于和荷西的那一段,更是爱得深沉与惨烈。
她一次次受伤,却始终保有对爱情的期待。可以说,这一生,不是在爱着,就是在去爱的路上。
这样每次都全情投入的“恋爱脑”似乎已经显得有些过时了,大家更想游戏爱情,专心搞钱。毕竟,为爱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一定有收获,工作上的投入,却可以换来实打实的成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24981990/55c049ae0d52c272.jpg)
德国作家韩炳哲在《爱欲之死》中说:“当今社会的‘爱情’无非代表着需求、满足和享用。”
这与真正的爱情,根本风马牛不相及。
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怎样的?
我认为真正的爱,至少是去“工具化”的。
在《爱的艺术》一书中,作者弗洛姆认为:“如果我爱他人,我应该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他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为我希望的样子,以便使我能把他当作使用的对象。”
爱情不是等价交换,并非权利的剥夺,而是权利的让渡,是心有余力的付出和奉献。
这对我们认识自身和发展自身,都具备着极大的意义。
在爱情里,我们以超乎想象的深度进入彼此的生活中。
“爱情可以使人克服孤寂和与世隔绝感,但同时又使人保持对自己的忠诚,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本来的面貌。”
三毛曾一再强调,不想在婚后失去独立的人格和内心的自由自在化,还是要“我行我素”。荷西的回答是,“我就是要你‘你行你素’,失去了你的个性和作风,我何必娶你呢!”
一生都沉在感情中的三毛,通过爱情确认自我,并和这个世界建立羁绊。
看起来似乎格外矫情,但正是通过这个过程,她了解了自己是谁,需要什么,想以怎样的方式存活在人世间。
更不要说,她通过这种互动,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
诚然,不爱可以规避掉很多麻烦,沉迷代餐的快乐也未尝不可。
但只要感受过,你就会知道,和真实的人产生联结的那种悸动、甜蜜、甚至是伤心,都时时刻刻在重塑我们。
“爱情是一种个人的体验,每个人只能通过自己并为自己得到这种体验。”很少有人能准确解释,什么是好的爱情。
也因此,我们应始终保持谦卑!
“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24981990/ecc5a844059a7cd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