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幅画,我心头一热,感觉回到了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这桥,这水,这房子都是旧时模样。此处一条长长的水路,河水终年的碧绿色。
河旁屋宇两边分别叫上岸和下岸,左为下,右为上。我家就在下岸街对面的一个大院里,我蹒跚学步时妈妈牵着我在家门口的大园地上走,少年读书时从这座叫安宁的桥上走过,各条弄堂里,水边,河埠头都有我和小伙伴玩耍追逐的影子。我家对面临河有排小屋,住着周氏一族做道士的五户人家。每有红白喜事他们全家倾巢而出去吹拉弹唱,做的是赚钱的好营生。他们家对面隔河又是三户人家,兄弟三人都是靠卖鱼为生,老二最是奇特,楼上阳台上种着五、六十盆五针松,一棵棵迎风招展,竟比图画里黄山上的迎客松还要漂亮多姿。他们有个侄儿,瘦高的个儿,与我一个班上学,学习极好,是我从小仰慕的榜样。
记得那时的日子过得极慢,好象长大是是无限年后的事情。细雨绵绵的春曰里我梳着双髻,托着下巴在奶奶的堂屋里听楼上水道流下天落水滴入大缸的声音。夏日傍晚坐在用井水冲凉的家门口吃甜瓜,细看着石缝里长出的西瓜秧。秋高气爽,野菊和蒲公英漫山遍野,我和小伙伴在山上挖地茅草,捉蟋蟀,摘野果子,玩得乐不思蜀。冬日里雪有一膝盖厚,屋檐上挂满了冰棱子。天气寒冷,但爱玩的小人儿,一个个都不怕冷,整个人往厚厚的积雪上扑去,留下自己的身形,且尝过雪的滋味,说是甜的,如糖的味道。渐渐地心己入画,走在童年的回忆里。
但见那船和灯笼却是一惊,把我唤回现实,这不是我故乡的物件,这只是象极了故乡的一个江南名胜小镇――乌镇。作家茅盾的故乡,他的书我是极少看的,年青时看过几篇,觉得是个了不起作家。原来他的故乡竟与我的这般相似。现我家那片故土早已拆迁,而他的有幸保存下来。遗憾那时没拍下一些照片来作留念,每每看到这些类似的水乡图片就会想起我那故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