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经济学通识》,总被刷新认知,索性记录一二。
我们研究一款产品时,分析其微观层面的操作流程、界面设计、用户体验等等都不难,算是产品经理的基础和必备能力吧。
如果还能着眼于宏观层面,那一定会有更高维度的认知挑战,以滴滴为例,相较于「地图上的轿车会在端午节的时候变成龙舟」,这些是更为高阶的认知:
-
信息透明:乘客原本很难知道线路、价格、司机品质和费用详细,但现在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信息透明了,闲置资源得以调动。
-
支付方式:从现金到手机支付,打车大战很好地教育了市场。
-
供需关系:原本就有上千万次的出行需求缺口无法由出租车和注册租赁车满足,而互联网约车平台通过共享经济(典型如拼车)进一步增大了供给能力。
-
用户体验:凭借技术优势,根据天气、地段、线路、供需、时段来实时优化供需,大大缩短叫车、找客的时间,而上面所提及的信息透明和支付方式的改变,也让用户体验地提升。
-
优化管制:互联网约车平台带来的模式和科技创新增强了政府管制出行的能力(至少知道司机在哪儿吧)。
且不论这些认知的对错,能意识到还可以往这些大方向思考就值得高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