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和行的割裂
20220212
知在某些情况下,只会给人增添无限的烦恼,这种知一个核心就是没有办法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之中,而所知的内容又可能和我们自身有关,但是我们无法改变其最终的结局。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死亡,我们都知道自己的结局就是死亡,我们无法改变这个结局,不知道曾经有多少人想要长生不老费尽心思,最终只能是选择无条件的接受自己的死亡,再厉害的人也不可能改变这个结局,古代的有些帝王富有四海,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寻仙问药,还是无济于事,还得接受自己的死亡。所以死亡是人类比较忌讳的事情,忌讳的主要原因就是对它无能为力,内心对死亡是恐惧的,不怕死的有吗?确实有,但是没有多少,凡夫俗子都是怕死的,面临死亡的时候都要瑟瑟发抖。
所以说,死亡这个知,哪怕我们再怎么践行去改变都是徒劳的,我们只能做到延长自己的寿命,比如说有些人特别注重养生,这样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自己的寿命,这是一种正确应对死亡的方式。
假如一个人知道自己最终的结局是死亡,认为自己最终反正是要死的,索性就混吃等死了,也不做任何努力了,一想到自己的结局是死亡,对生活中的任何事情也没有兴趣了,而是这么想:反正自己是要死的,不管干什么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既然是这样,何必要拼死拼活的拼搏呢。那这样的知和行就是割裂的,知虽然是正确的,可是我们的行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虽然人最终是要死的但是没有到达生命的终点,就用最终的结局来指导当前的事情,这就是知和行处于时空上的错位,当前的行不应该是那个最终的知,最终的知也对当前的行起不到指导是作用。
知和行的这种割裂在日常生活中是常有发生的,这就是一个人无法活着当下的表现。一个活在当下的人一定是知行合一的,就是当前的知和行是匹配的,可以说一个人的任何幻想、不当行为都是知和行割裂造成的。比如说有的人很爱一个人,可是由于某个原因就分手了,让自己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一下子就感觉以后的生活没有希望了,甚至感觉活着都没意思了,这就是很明显的行和知的错位匹配,事实中遭遇到的打击就是行,衍生出来的厌世情绪就是知,按道理来说,感情失败了,放到整个生命过程中,也就是生活中的一次经历,却把这种打击无限的放大,和生命终结联系在一起,这就是知和行的割裂。
知和行的割裂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经常发生的,当这种情况出现时,一个人就不可能活在当下,对现实也就失去了掌控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