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在井冈山培训,虽然和大家在一起只有一天多时间,但因为有交流互动,感觉还是有收获的。我萌生了一个想法——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些精神交流,一方面可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在精神上也愉快些。我与其他几个地市交警支队办公室主任、政工科长真诚坦率、感情融洽地交流一些问题,确实在精神上快活一些。毕竟是彼此之间初次见面嘛,言行上相互尊重、看问题同频共振,而且还相互邀请以后有机会到对方的地面上看看。中国人的礼节到位了,人情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不可或缺,但这也是一门学问,只有不断学习,在实践中反复磨练运用,才可能会有一定效果。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并不是任何人之间的精神交流都是令人愉悦的,相反经常会有“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情形出现。比如说在一个单位里面,同事在一起相处久了,因为工作分工、任务分配、选优树优、表彰奖励……等等各个方面利益问题,还常常会产生一些龃龉不合,要彼此之间进行愉快精神交流,恐怕还有难度。
要破解交流难题,就必须自身心胸开阔,不斤斤计较于利益纠葛,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做到对人尊重和真诚。对人尊重是第一原则,不管自认为自己才能有多强、地位比对方有多高,尊重他人是最起码的素养之一。我们在初次见面时,基本上能够做到彼此尊重(比如说这次井冈山培训),但经常会因为交往久了,这份尊重会慢慢消失。很多中国人的劣根性在于——会根据对方的职业和地位做出判断,对对方采取倨傲的姿态还是谦恭的姿态。但我个人认为,最好的姿态是尊重他人。倨傲肯定是不对的,过分地谦恭也未免会落入讨好他人之嫌,而讨好他人也是一个人心灵不成熟的表现。
在对他人的态度上,真诚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必选项。随着一个人年纪越大,对人情世故越来越洞若烛火。你对他人的态度是真诚的还是虚伪的,明眼人一眼就看得出来。你若以虚假不真诚的姿态去面对他人,他人必然也以同样的姿态去面对你。彼此之间不真诚不坦荡,就好比一台机器在那里空转,交流成本是挺高的,而且很难有情感的建立和深化,很难建立起信任的关系。尤其是对一个组织而言,若组织内部不能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那这个组织内耗会很高、效率会低下,基本没什么前途。
建立在尊重和真诚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精神交流,是快乐幸福人生的一部分。有人说“每个人都活得像一座孤岛”,虽然人的孤独是难免的,但整个人生历程活得像“孤岛”也未免过于悲怆,还是松浦弥太郎说的好:“每个人都在为获得幸福而生存。所谓幸福,是人与人之间的深刻连接和深深羁绊。”只要愿意付出努力和真心,多多尝试与他人去进行精神上的交流,总会增大一些找到灵魂伴侣的概率。只要你带着尊重和真诚去和他人交流,即便无法找到灵魂伴侣,也会在精神上更愉快一些。
当然这里面还会存在一些特例。有时候你会遇到一些人,见面交谈几次便觉得印象不太好,就没必要再精神交流下去了,大概率你的感觉是对的。对于不在一个精神层面上的人,最好的做法是疏远、远离、不再往来。人生有无数的精神交流对象,何必在消耗自己精神精力的人和事上投入资源呢?我们要把最多的精力和精神投入到自己的亲人以及好友身上,持续深入地思考如何把精神交流做到最好和最有效果。因为过分的亲近和经常在一起,我们往往会漠视或忽略亲人精神交流的需要;即便有精神交流,方式和效果也是比较糟糕的。因为我们有恃无恐地认定,即便我们以如何糟糕的方式来面对自己的亲人,他们也不会离开我们。当然我们现在知道,这种认知是错误的,需要及时加以纠正。
我写这篇文章的用意,也正在于此。
讯飞语音输入62分钟,全文1450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