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2.08
向上生长-读书笔记05
第五章:年轻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选择
1、不要偷懒,也不要耍机灵
![](https://img.haomeiwen.com/i1599430/62e376153461d58a.jpg)
我们总是喜欢与别人分享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把走过的弯路告诉别人。有些痛苦和迷茫,回头想想觉得很珍贵,其实只是不愿意承认那些苦都白受了而已。
做任何事情,最关键的就是先入门。不管在哪个企业,为企业工作并且能够提供合格的交付件,也就算是入门了。在企业里,厉害的人应该是主动帮助企业改进流程,给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以程序员举例,如果想从事程序员的工作,但还未入门,如何操作呢?首先是买一本基础的编程入门书籍,把上面的所有例子都敲一遍,任何运行一遍,并且运行通过了。在这个基础上,在重复地敲这些代码,直到你看一眼就知道写的什么。最后找一个复杂点的算题,去不断练习。
这里还是老生常谈,不断积累自己的代码数量。
2、不要把你的想当然作为选择的依据
很多高三毕业生高考后会纠结选什么专业,大部分的高中毕业生对于专业也有误解,比如以为学了经济学就能当领导;学了管理学就可以当领导;受人偏爱的金融学,以为学了就能够非常有前途。其实并非如此,金融领域的薪资收益存在明显的“头部效应”,也就是头部的1%几乎拿走了整个领域的钱。金融行业的收益模式也并非大多数人想象的是通过数据模型来分析经济,大多数金融领域的高手依靠的是关系网、笔杆子、嘴皮子。
另外,金融专业在国内竞争压力很大,原因是留学生太多,这些年大部分去英国的留学生都是选的金融专业。
不要过于的想当然,遇到难题或者困惑,花点时间多研究一下再做决定。
3、技术才是硬通货
关于大学专业的这个问题,有几个基本常识:
a、除了部分专业性极强的专业,比如医生、律师,绝大部分人在毕业5年内就开始从事跟自己专业无关的事情;
b、毕业后能去大城市就去大城市。小地方人情社会,大城市陌生人社会,相互之间遵守简单规则,反而容易相处;
c、除非特殊情况,可以先选学校再选专业。因为毕业两年后,大概率不会有人问你是那个专业的,只会问你是那个学校的。你所读大学的品牌效应远远大于你的专业;
d、大学其实教不了你很多东西,基本全靠毕业后自己学,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一直保持学习能力;
工作这么多年,接触的人或事也很多,关于大学选专业这事,总结下来就是:如果你家很有钱,选什么都没问题,你甚至可以去学哲学。但如果你出生和我一样普通,建议是往技术层面的专业上靠。其原因吗,首先技术都是相同的,你选了专业强的专业,选择的余地也就要大得多;其次学技术可以有效治疗自大狂的病。从事技术行业,你才会知道随便一个小问题就可以折腾你好几个通宵,知道得多了,人多少会谦恭一点;最后,技术强的专业,比较好找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