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高校的工作中领悟到了两点,第一是专业分工真是丰富多样,第二,这些多样化的专业分工对社会的重要性与一般人通常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是上的专业分工丰富多样。很多人进入大学前可能并不了解大学的专业设置有那么丰富,而且现在许多老专业换成新的标签,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还增添了许多新专业,所以现在学科的设置非常多。夸张点说大学里有多少教授就有多少专业,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高校的老师都在抱怨自己缺少哪方面的专业老师之类的,因此你可以认为大学里的专业要比教授还多。
如果你觉得每个学科对应一个专业,那就完全错了,就拿服装学科来举例,通常我们提到服装学科就会想到做衣服或者培养服装设计师的学科,但仔细思考一下,你就会发现其实服装设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从服装的设计,到服装的制作材料选择再到服装制作好以后,接下来面临的销售问题。从一个流程到另一个流程,都面临着不同的专业背景下的工作,因此从专业的学术背景来看,服装学科汇集了艺术家(设计)统计学(测量以及大数据)、化学家(制作材料研究)、营销人员、甚至历史学家(服装史研究)等各类专家的智慧,而且这可不仅仅是在服装学科里才出现的现象。
既然专业设置如此丰富,因此即便毕业于同一学科,可以活动的领域却非常广阔,如果再选择两到三门专业进行辅修的话,毕业后可以活动的范围就更是无穷尽了,那些对于某些特定学科或专业存在先入为主的认识的是偏颇和没有必要的。
其次,尽管专业的设置如此丰富,并且各自发挥着自己的社会职能,但是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比如学什么就要做什么。比如学考古就要做考古,比如学经济就要做一名经济学家。例如师范大学也并非只是培养教师的地方,在我毕业的大学中,其实我们班的多数人并没有选择教师这个行业。
还有一些人认为专业也有好坏排序,实际上一门专业对于社会的贡献度与这样的排序没有任何的关联。一门专业对于社会有多大价值,完全由社会对这门学问需求和供给来决定的。社会需求量大,所能提供的专业人员却不足,这就造就了所谓的热门专业,而社会需求已经饱和,专业人员还层出不穷,就成了夕阳专业。这么简单的原理,很多人却视而不见。
实际上到了大二或在大一的时候选择转系转专业的学生大有人在,当然也许是觉得所学的专业实在不适合自己,所以不得不重新选择,但读一读他们的申请你就会发现,有多数人只是觉得排名更高的人气学科所取得的毕业证书在择业时更有分量。像这样认为在大学里专业有着严格的排名,想获得更有分量的毕业证的心理十分普遍,也许是为了就业容易,也可能是迫于周围人的眼光,也许只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有些寒碜。
当代时代的趋势是国际化以大融合,因此学习多样化的知识是这个时代的要求。在这一时代前提之下有自己的特色,要比千篇一律的学历和华而不实的履历表更加重要,但如今的我们却想利用转系的方式学到所谓的热门专业,并在此类事情上浪费大把时间。
面对每一个想转专业的同学,我都想问问他,对所在专业的价值究竟清楚多少?又是否真正的思考过自己的专业结合自己的实际资源能有多大的爆发力。
我并不提倡自己有一点点想法就提出转系转专业这样的做法,但却十分鼓励他们跨学科学习几门或其他的专业,不要让自己的知识面太过狭窄,因为现在是知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融合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