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鉴赏之拙见

作者: 葒菓 | 来源:发表于2024-06-20 10:57 被阅读0次
李娟的两只猫

    作为李娟的读者,拜读了她所有的作品,烟火气里的家长里短、鸡飞狗跳也让她写得绘声绘色,佩服得五体投地。

    大多数人的生活是平凡枯燥的,李娟却能发现其中的趣味。好比一大盆绿豆,看似一模一样,李娟能精准挑出颜色最饱和,形状最圆润的那一个,微笑着指给我们看。

    洞察力,可见一斑。

每次读这里忍俊不禁

    质朴真诚的文字,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这让我想起某音上的广告,包某某老师曰:“你要写雨,不能只写雨,要写雨在伞上跳舞,在空中飞扬,在……”类似的写作套路,乍一听神乎其神,文人气质“嗖”一下提升了,level瞬移了几个层次。

    细品品,皱着眉砸吧砸吧,不禁尝出一股八股味,堆砌的词藻,味同嚼蜡。

    或许这种教学方法,在应试教育中大行其道,符合高分作文的标准,夺了批卷老师的目光。于应试而言,百利无一害。

    可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即便本人的感知能力和文学品味一般,也隐隐觉得不够真诚。好的文学作品,是作者情感表达的形式,真的情感可以打动读者,虚伪的、敷衍的情感是作者的“自我陶醉”而已。

    曾经读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冬天》,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长短句的排场,真诚表达的三件事,一直记在我的心里,想忘都忘不掉。

冬天冷也温暖

      年纪小的时候,读不懂朱自清先生的作品,连个“好词好句”都难以找出来,算什么经典之作?

      到了“年龄成为闹钟”的岁数,才渐渐意识到,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绝不是堆叠的好词好句,哪怕一句再平常的话,也会让我共情,与之愤慨、落寞、喜悦、伤感。

      从李娟写到朱自清,记录最近看书的一点体会。

    下一篇,一定要写李娟的猫。

相关文章

  • 兰花鉴赏文化之拙见

    枯木 兰花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藝养历史,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文化气质的花卉之一,在长期的莳养和栽培过程中,人们通过结合...

  • 【读书笔记】《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九)

    阅读教学的其他路径 一、文学鉴赏教学的路径 (一)引(引起)学生欣赏 “引学生欣赏”,可能是文学鉴赏教...

  • 文学和文学鉴赏

    (一)什么是文学 说起文学,我想大多数人的脑海中首先冒出来的是我们曾经读过的或听到过的一些小说和诗歌。比如《红楼梦...

  •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的阅读

    阅读了《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的文学鉴赏部分,对于文学鉴赏是有非常严谨的定义和范围的,并不是我们在阅读一部文学作品就...

  • 关于古诗意境的一些看法(三)——意境的鉴赏和现实意义

    一、意境的鉴赏 既然中国文学的创作注重意境,那么文学的鉴赏也应该力求感受和进入意境。当我们读着那些意境深远的作品时...

  • 文学鉴赏课上

    遇到一个神经病,一直在动,弄出声响,很讨厌。不想再见到这个人

  • 文学鉴赏——《故乡》

    在看到第四次作业的要求,以及小冰老师再三强调要认真对待这次作业时,我站在书架前犹豫了好久,最后首选了文学大师鲁迅的...

  • 浅谈读诗

    读诗,怎么读? 鉴赏诗歌,怎么鉴赏? 每一种文学样式都有属于它独特的编码,因此可以说鉴赏的过程也就是解码的过程。 ...

  • 文本解读

    1.现当代散文的文学鉴赏要体会精准的言语表达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人生经验。现当代散文的文学鉴赏与诗歌小说剧...

  • 英国文学之诗歌鉴赏

    一、Hamlet (Act 3, Scene 1, lines 55-87) To be, or not to b...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学鉴赏之拙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aqc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