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智慧就是此与彼之间的中道

智慧就是此与彼之间的中道

作者: 冰心如玉君自明 | 来源:发表于2023-05-06 09:34 被阅读0次

人臣服于地,地臣服于天,天臣服于规则,规则臣服于自然。

人与天地万物本为一体,世界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人也处于变化之中。因为变化而万象更新,因为变化而生生不息。

天有天性,地有地性,草木有草木之性,动物有动物之性,而人有人性。人与其他生命不同的是,人不仅有人性,还有良知。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产生过一些丑恶心思,虽大多只是想想,但当它出现的那一刻,我们就会产生警觉:“怎么能这么想?”这就是良知在发挥作用。良知是人天生的道德规则,是天道在人身上的体现。

人性本自私,而良知无私,人性利己,而良知利他,自然之道就是利己与利他之间的平衡。生而为人,一半要为自己考虑,满足自己基本的需要,随心所欲、按照自己的心意而活,一半要为他人考虑,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提高自己的价值,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无私奉献,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因此,人除了应爱自己,还应爱他人,爱万物,与天地万物,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存共生。万物和而不同,万物本自一体。

人性的本质是利益,只强调人性,就会被物欲所迷,利欲熏心,最终让自己身心俱疲,迷茫无措;良知的本质是道德,只强调道德,就会忽视人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被道德绑架,沦为道德束缚的工具。过犹不及,哪怕是善良,过了度也会变成一种灾难。对不值得的人善良,对十恶不赦的人一味迁就忍让,就是对自己残忍。因为他们不但不会感恩,反而会认为你好欺负,进而更加肆无忌惮,变本加厉。因此真正的善是合理,是平衡有度。

圣贤之道,有顺有逆,赏善罚恶,为善去恶,顺应自然。

物极必反,触底反弹

大善似无情,小善如大恶。有的人做事看似无情,一反常态,但是他那样做带来的结果本质上却是善的;有的人做的事表面看似善良,但从更长远的角度、以全局的眼光考虑带来的结果却是坏的。因此要分清大善和小善,就要透过外在表象看到内在的本质,这需要不带任何偏见的一双慧眼和公正无私、冷静纯粹的一颗心灵。

心之澄澈,先天具足,任何丑恶、愚昧与伪善,在它面前都无所遁形。人天生的道德情感、发自真诚的喜欢和厌恶,就是良知,能遵循良知,就能判断是非,就能解决万事。

人要心存敬畏之心。所谓“敬神”,其实就是在心里建立这样的道德准则,按内在本心(良知)的指引,用与生俱来的智慧去做事。儒家称之为“礼”、道家称之为“道”、佛家称之为“禅”。心存敬畏之心,即使我们独处在僻静的暗室,我们的起心动念也受到明显的约束,而不会让自己受到各种负能量的侵蚀。

冷静下来,心如止水,才能静观万象,看清一切。

相关文章

  • 此,彼之间的岁月

    课间十分钟也不能浪费了,抽空做两道题,再抽空做两道题,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昨天因为一道题不会,为让他真的会了,...

  • 此与彼

    君岁至而立 亭亭玉立伊 恰临婚嫁龄 缘聚此与彼

  • 中观

    第八识恒具中道性,八不中道等中道理,皆是宣示此心之中道性,故名此心为中道心;能依此心而亲领受其中道性者,如是中道观...

  • 中观师

    第八识恒具中道性,八不中道等中道理,皆是宣示此心之中道性,故名此心为中道心;能依此心而亲领受其中道性者,如是中道观...

  • 中道观

    中道之理即是宣示第八识之中道性,八不中道等中道理,皆是宣示此心之中道性,故名此心为中道心;能依此第八识心而亲证领受...

  • 体验二山之间的灵动境界

    此山 彼山 二山之间 有飞翔的灵动 都说 不能承生命之重 此山彼山之间 飞翔的鸟 怎能承受两座山的重量 飞了 方知...

  • 都是“屁”惹的祸

    我躺在床上,准备写点什么。 晚上听了一场直播,主播整晚就讲了一个“屁”。 此屁与彼屁,此屁非彼屁。 此屁就是人体肠...

  • 中道的智慧——论语贯通151

    政治的智慧,不但要危言慎行,同时要善于取中道,要有中道的智慧。哪怕是好的道德,倾向于一个方面都不对,中道的智慧才是...

  • 思此

    花与花,隔岸相望。 我与你,隔海相望。 彼思此,此思其佳。 彼不解,唯恨单思?

  • 中道智慧

    聪明人改变别人,智者改变自己。智者的智慧就来自于不断改变自己。遇到矛盾冲突,改变自己的思想,就产生智慧。 改变别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智慧就是此与彼之间的中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aqc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