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是人类最高的追求,谁都希望得到完全的自由。有诗句描述“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耳熟能详的著名诗歌《自由与爱情》出自匈牙利大诗人裴多菲。大意是生命可贵,爱情崇高,但与“自由”相比,两者皆不重要。
裴多菲是一个勇于追求爱情的人。1846年9月,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一位漂亮的女郎——森德莱.尤丽娅。两人一见钟情,但他们的恋情遭到了女方家长的强烈反对。
面对阻力,裴多菲对尤丽娅的爱更加炽热,这同时激发了诗人创作的灵感,在半年的时间里他就创作出了《致尤丽娅》、《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等情诗。
这些情诗深深打动了尤丽娅,她最终冲破了父亲与家庭的桎梏,一年后嫁给了裴多菲。
不幸的是,裴多菲在爱情与自由之间毅然的选择了“自由”。
1849年他参与了与俄奥联军的浴血奋战,年仅26岁的裴多菲下落不明,留下了22岁的妻子和1岁半的儿子。诗人像他诗歌中写的那样,为了“自由”而献身在了战场。
这是凄美的故事,虽说诗人已经逝去,可他留下的诗句千古传唱,让世人怀念。爱国这个话题比较多,这里不说也罢,关键是爱人,显得更为重要,这才是人的本来的性情,比较真实,是接地气的。
在当今,从一而终的男女很少很少,因为人们有了选择的自由。受到世界精神的影响,加上各样的引诱,很少有人能有定力,结果随波逐流。有些影视剧或者文学作品,为了吸引读者或者观众,就会有一些戏剧 ,真是戏如人生,人看戏,戏说人,总是提醒,如果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对号入座,免得如坐针
毡。这些变化或者称之为变故的情节,才能吸引人,因为婚外恋或者其他夫妻大战的内容,的确可以引起人们的兴趣。这些作品,会引导人走偏,认为婚外恋或者同性婚姻没什么,社会能宽容,能接纳。其实,真的是这样吗?
的确,现在的电影电视网络视频等,大概都想吸引观众或者网民的眼球,就会想方设法弄出一些违反常理常情的东西出来,例如接纳同性恋,宽容婚外情,见面不问吃了吗而问离了吗,就是在宽容离婚。成人的想法就是专顾自己的,滥用自由权,随意抛弃年轻时娶的妻子,另结新欢,实际在滥用自由权的时候,没想到孩子的感受。这个自由,宁可失去也不可惜。因为为了保护孩子,滥用自由权,不如不用自由权。
孩子是无辜的。成人只顾的享受,其实是非常自私的。名为享受自由权,要使用自己的自由权,结婚自由,离婚自由,因为结婚离婚不是在银行存款取款,这个牵涉到生命声誉和人格以及财产和社会影响等方面,非常复杂,更重要的是影响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的名誉。当然,所谓追求爱情,也许真的崇高或者纯真,但是这样的理由显得苍白无力,没有说服力,倒是为自己的自私自利找借口。应该考虑长远些,因为人的生命真的短暂,时间有限,来不及编造又一个谎言就要上西天,所以要考虑长远,如果想不到,就不要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动不动就拿离婚说事。一般来说,组合的家庭大多数是不幸的,因为这是不完美的人类带来的后果。那么,就不要滥用宝贵的自由,要懂得珍惜现在的所有,并且要学会顺服和服从。
只有这样,我们才不容易滥用宝贵的自由,要懂得至简的生活才有时间去做最重要的事。不要在意那些明星的新闻,如果没有这些明星的绯闻,可能很多记者没事可做。我们知道了这些明星也好巨星也好的绯闻,也就不要当回事。现在看到的听到的,将来还会发生,只不过故事雷同,主角有异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