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想要的模样,一半来自内心守望,一半来自生活雕刻!
最近朋友推荐读的书《总有一天,你会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是作者路佳瑄十年人生路的全记录。又一个拥有无数头衔头顶光环的女子,却无数次在氧气稀薄之境用脚步丈量西藏的土地。
她的《世界很好,我们很糟》和《坛城》我都没有看过,这一本《总有一天,你会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也没太看懂,哲理性太强了。
我不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她有着怎样富足的物质和强大的内在,能够让她自由穿梭在天地之间,获得那么多关于西藏关于人生的心灵领悟。
她是不是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也不知道。但却喜欢她“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的态度。
有时候他人的经验与生活哲理,自己未必能够真正理会,能够滋养自己更好,若不能领悟,看看他人洒脱又智慧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享受。
夜深人静的时候问自己,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模样呢?是自己喜欢羡慕的生活,还是让自己身心愉悦的生活?
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那想要成为的模样一定也不一样。而我,把生活逐渐过成了我从来没有想过的样子。
尽管我一再调整自己的心态,想要让它与现实尽可能地和谐共生,去除无病呻吟的矫情,在现有的外在条件下尽可能向阳而生,却难免还是会有落寞的时候。
也曾不切实际地幻想,如果年轻时候不受生育之苦,在工作上足够努力,会不会现在也能光芒万丈?
随后又会一声叹息,此生拥有两个女儿,一路陪伴她们成长,我已足够幸运。那些名利之事,我真能够驾驭得了?
读梁晓声icon的《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时,读到曾经有很多很多人想要给他“投资”,或是仕途,或是商务,局级干部起,亿元投资起,他都拒绝了。
他说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什么样的事。
好一个“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样的事”!这就是圣贤人与普通人的差别之处吧!
谁能真正懂得自己适合做什么样的事呢?大多数人只有尝试过碰壁过经历过后,才能慢慢悟出来适合自己做的事情。
那些曾经喜欢的羡慕的想要追逐的名和利,能够寿终正寝的,往往也会有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惆怅,而中途夭折的,则要付出千倍万倍的辛苦去弥补曾经的辉煌。毕竟,名利之事,终归都是身外之物。
可这些身外之物,只有经历过领略过享用过,才能看淡吧?谁不想锦衣玉食?谁不想飞黄腾达?谁不想光芒万丈?
只有懂得“万事万物带来喜悦的同时一定也带来了我们预想不到的惆怅”这个道理,剖析自己能不能享受那些富足能不能承受那些惆怅,才能知道适合自己的是什么吧!
“生活不是这样就是那样,反正不是你想的那样”,今天被网上这一句话雷到了,它说出了多少人的生活真相啊!
但多想总还是有好处的。多想想,多多少少会有想去落实的那一刻,比坐吃山空与守株待兔强多了。梦想也好,憧憬也罢,万一真实现了呢!能实现的,也许就是适合我们的!
生活的变数太多了,谁又能够定义的了自己的人生?遇山劈路遇水架桥,这才是真正的生活能力!何必无谓地羡慕他人的辉煌,徒增自己困顿的感伤!
在头条上看着他人兀自缤纷兀自辉煌兀自凌乱兀自坠落,我还是那个偶尔想小资偶尔又刚强的小妇人。
守着对文字的那一点点喜爱与矫情,呢呢喃喃地刻画着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记录着自己点点滴滴的成长,圈在自己的世界里,憧憬着有朝一日能够融入身外缤纷的世界,扬眉,吐气,就好!
至于崇拜作家们这样那样的言论,膜拜他们的的文字,也并非想着自己一定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而是羡慕他们言语之间的那份从容与笃定。
无论任何境遇之下,都能够淡定从容应对,依然能够笃定自己的追求,这就是我最想要成为的模样。
忽然想到“米开朗基罗”,有他雕刻生活的日子,真的会“有点甜”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