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了易仁永澄大大的课,虽然感觉老师目前只是抛了个砖,但我已经隐隐感觉到后面有大招,而且对这个体系有非常多的自己的理解。这节课对我印象较深的就是:
1.行为习惯属于表层习惯,思维习惯才是元习惯。一切都是为了元习惯,元习惯的改变阻力较大,需要形成的时间较长。而表层习惯较短,易中断。
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我有些看似的好习惯,却只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本质就是缺少支撑缺少系统。没有目标体系的支撑,他的生成之路就注定了短视走不远走不长。就像有时候自己偶尔也会想上那么多课干嘛,早起又能如何,写了文章又怎样。得有一个梦想地,那么我们做的每一步才能编织成一条步向目标的梦想之路,那么踏出的每一步也因为有了方向而更有意义。
所以从这个思路出发,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再确定围绕目标需要的元习惯,然后用具体落地对应的表层习惯去强化去刻意训练。可是我们心中会有好多小人啊,这些小人有时候会阻碍前进的道路,于是老师引入第二个比较牛的概念
2.习惯养成的三个状态:反抗,厌倦,挑战
注意不是三个阶段,而是三个状态。这意味着他们会相互交叉存在,可能反复,可能重来,总之就是心目中的三个任性小人。
反抗阶段——重在继续——降低难度,从简单开始,记录,坚持,不在意结果
厌倦阶段——重在乐趣——安排例外,多变化,奖励,乐趣,模式化
挑战阶段——重在意义——增加必要难度,扩大范围
这三个状态才是阻挠我们前进的绊脚石啊。于是老师给了一个if-then工具。如果我觉得太难有为难情绪,那么我应该降低难度,不在意结果,重在能继续。你看我自己发现了问题并主动寻找到了解决方案。
3.失败是另一种形式的礼物
有时候失败不是因为偶尔的没做到,而是因为我们的自我否定和主动放弃。
所以遇到了困难失败,更应该面对他分析他总结他。老师的五部走:觉察,差距,问题,解决,总结。变失败为财富。
你的过去到底是包袱还是财富,都取决于你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