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
能不能放过他们?

能不能放过他们?

作者: 梦想去俄罗斯看向日葵 | 来源:发表于2016-09-17 18:05 被阅读22次

    今天早上打开一个社交软件,头条就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类似这样的新闻很常见,刚买手机进入网络文化的圈子里那会儿,对于生死别离的事总会深深地惊讶和惋惜。时间久了,我也经常看到各种寻常的不寻常的大事小事,内心竟如桌上凉白开似的平静,当然不如说是麻木。

    于是人们对网络那些事的态度便形成两种——“嗨~这种事见多了”;“居然有这样的事,我也去瞧瞧”。

    最终我们都形成好围观看笑话的坏习惯。

    然而在这群人中我最最讨厌的就是——一本正经拿别人的事举反例说理,甚至还成就自我的人。

    子非鱼,安知鱼之苦乐乎?

    讲到这里,一段痛苦的回忆再次在脑海里浮现,心里的潮水一阵又一阵涌起。那是我第一次见证生死,第一次被上天掠夺,第一次对旁观者产生憎恶,还有咬牙切齿的愤怒。在我读高三那一年冬天临近放寒假那会儿,我几乎日夜在题海中作战,无心外界,一切在忙碌中前行。直到某天清早,晨读的书声中掺杂着反常的讨论,隐约中被熟悉的字眼拨动心弦。

    确切的消息是班主任下课前的特意宣布。那一段话是什么我不记得,话尾的“死了”像是大头针扎入我的筋脉,脑袋一片空白,眼前嘈杂的时空黑白闪烁。这是真的,那个染了头发偶尔跟班主任顶嘴的男生不见了。于是学校各位班主任都在各班大肆宣传:这件事与学校无关,同学们要引以为戒!心慈一点的老师就事稍作分析就罢。“正义的”老师讲了好多好多细节,几点出事,几点送诊,几点抽搐断气,血肉模糊,撒手人寰……。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善良的叹息,胆小的捂住耳朵,好奇心强的还提问,变态的在贴吧拍手叫好,大家像讨论学术一样,像在做大研究。身边头一回出这等事还上新闻广播,在乏味的高三发生这种事,像是老天赏赐的一瓶调味剂。

    一片片讨论声背后发生的事是这样的:一名退学的男生回学校在所谓的兄弟的教唆下,在校门口与人发生冲突,双方在打斗中,男生被刺伤动脉,由于抢救不及时失血过多死亡。(阿弥陀佛,我也陷入自己的矛盾,莫怪莫怪。)这件事在整个学校,镇里,市里传的沸沸扬扬。舆论的力量始终在辩论好与坏,引导学生怎么做。(个人不反对这样的做法)于是犯罪者与受害者的姓名和身份,家庭背景,连爱情历史都被一些“热心肠的人”搜出来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供大家欢笑。当然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人更喜欢就事论事,以此讨论生死,感慨人生。

    再次回到那个事情,那个身受不幸的学生,正是我的好朋友。他的为人品行有时候并不是老师甚至大部分学生眼里的那样。有一次他和另一个同学吃泡面被班干部发现准备记违纪。“嘿!一起去干他”另一个人以色示意,他愣了愣“不太……好吧”。“怕什么啦,走呀!”这一幕正好被后排的我看到。上课写了纸条劝阻。后来在某个午睡醒来脚边一堆水果,好奇的眼光扫到他羞涩的微笑。

    偶然一次回复晚安的时候他这样调侃自己:我决定还是得早睡,要是挂了就划不来。我扑哧一笑,却料想不到这句话最后是用生命的代价来印证。

    你作为旁观者,不知事后的苦乐,生与死对事发者本人是无奈还是解脱只有他(她)知道。既然事已至此,作为一个有幸的生者,默哀祈愿即可,再去探讨这个人的好坏,再去用这件事为例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来成就自己有何意义?给逝者一个安息的机会,放过他们吧!

    在这个网络时代,文化快餐慢慢侵蚀那颗温柔善良的心灵,在娱乐中生死也被轻淡了那层严肃的本意,舆论的力量尽量引导着大家往光明的地方,却也让一些人产生坐看他人闹剧的心理,于是有写手针对这种心理大肆发表言论(这样会不会被喷……),满足这种需求。然而作为事发者对立面的旁观人,我们还是更多的尊重别人吧!不管是谁,表示出最大的尊重。放过对当事人的言论束缚,何尝不是一种宽容?

    做一个好人~

    如果喜欢我的文字和观点,欢迎点赞!mua~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能不能放过他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axw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