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其道而行,正话偏偏要反说。反语是语言艺术的一种,我们习惯称为说反话,只要运用和本意意思相反的词或话语来表达原有的定义,具有讽刺、否定或嘲弄的话都可以称之为反语。
战国时期的楚庄王爱马成痴。有一天,他的一匹爱马死了,他非常伤心,下令用上等棺木,行大夫礼厚葬那匹马。大臣们都纷纷劝阻他,楚庄王生气地下令:“谁敢再劝阻,格杀勿论!”于是大臣们没人敢再去劝阻他。
楚国宫廷艺人优孟知道了这件事后,就直接入了宫门,一见到楚庄王就仰天大哭,楚庄王不解地问道:“你这是怎么回事啊?为什么哭?”优孟回答说:“我是在哀悼大王的马啊!那匹马是大王最喜欢的,现在只是以大夫的礼节安葬它,未免太寒酸了,所以,请用君王的礼节安葬它吧!”
庄王越发觉得吃惊,他没想到优孟竟然赞同他。这时优孟继续说:“请以美玉雕成棺,让各国使节共同举哀,以最高的礼仪祭祀它。这样各国诸侯都会知道这件事,也都会认为大王以人为贱而以马为贵啊!”
听到这里,楚庄王恍然大悟,赶紧请教优孟如何弥补自己的过失。优孟就笑着建议他让人将马送到厨房烹食,楚庄王欣然同意。于是这件事就这么被优孟三言两语地化解了。
在某些特定的场合,那些习惯从正面来陈述和肯定的意思,临时出人意料地用反面的话来说,能引起人们的惊愕,但是当人们了解到话语的真正含义后,会在恍然大悟之余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的语言也显得更加幽默风趣,寓意深长。
如果优孟当时也像其他大臣那样直陈利弊,凛然赴义,这固然令人肃然起敬,但收不到什么成效,反而可能会搭上自己的性命。然而他正话反说,力挽狂澜,说服了楚庄王,同时也避免了杀身之祸。
这种反语的语言艺术,在教师教育教学中可以经常用到。在学校,教师面对迟到的学生往往会如此应对,“我觉得你明天只要再迟到五分钟就不会遭到批评了,因为那个时候我就已经开始上课了”。教师本意是为不希望学生迟到,但如果直白的表达,学生只会当做一种例行批评,受到的教育和自我批评力度相对较小,但如此运用反语,收到的效果要比直白表述强的多。
反语的作用是产生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直接表达禁止和压制时,以反话可表达正面的意思。面对荒谬不硬加驳斥,而是谬上加谬,使其荒唐之处极端放大而达到归谬目的。正面语言难以表述强烈情绪时,以反语表达加强效果。通过颠覆既定习惯,产生幽默。人际交往中,灵活运用反语手法,能更好地包含深刻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