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疾病的治疗除了需要药物之外,也是需要时机的,时机把握对,疗效会翻倍,比如:冬病夏治。

什么是冬病?顾名思义,就是在冬天高发的一些病症,通常表现为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最易被揪出来。
隔姜灸,简单有效还便宜!
说到冬病夏治,大多数人都知道三伏贴,从头伏开始到末伏,每个伏天贴上一次,但是需要到正规的中医院去贴,很麻烦。
今天介绍一个简单有效的冬病夏治方——隔姜灸
原料:新鲜老姜两块、艾柱
做法:

1、无需清洗,把老姜切成片,横截面尽量切大一点,每片厚度0.3厘米至0.6厘米,每片姜中心刺上几个小孔;
2、把姜片剪成底座圆空的大小,塞进底座中,将艾柱贴在穴位上
3、每穴灸2-3柱

时间:
中午11点到下午1点,因为这个时候阳气最足,天气最热的时候毛孔是打开的,邪气都在表浅,容易治疗。
功效:
艾通经络,生姜去寒,再通过穴位传导,温经散寒,纠正虚寒体质,达到治本的目的。
提醒:
1、灸之前最好喝一杯温开水,灸完两小时内不要洗澡,不能吹空调,避风寒,饮食清淡,好好休息。
2、发烧、有湿热症状的人(身体感觉发热、口干、口苦、舌苔黄等)不宜施灸。
传统上,隔姜灸适合阳气不足引起一些疾病的患者,主要适合两大类疾病:
一是有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小孩冬天易感冒等;
二是跟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胃痛、结肠炎、关节痛、虚寒头痛、肾虚引起的腰痛及老年人常见的慢性骨关节病等。
此外,空调病、肩颈酸痛,阳气不足者,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属虚寒证,也可尝试隔姜灸保健治疗。
灸不同部位,拔不同的病根
刚刚介绍了隔姜灸的操作方法,接下来告诉大家,具体什么病灸什么穴位。
祛湿散寒
六穴位
选择祛湿穴位(中脘穴、关元穴、丰隆穴、足三里、承山穴、解溪穴)施灸,每个穴位灸2-3柱,局部皮肤发红即可。
健脾壮阳

命门、足三里
命门穴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通俗地说,就是后背正中腰部,和肚脐相对的位置,足三里则位于膝眼下四指宽的位置。
生姜一直被当做助阳食品,对肾虚阳痿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每天坚持隔姜艾灸足三里、命门,可以健脾和胃、温肾壮阳、益气培元,对男女都有好处。
暖宫驻颜
神阙(肚脐)、关元
肚脐大家都知道,关元穴在肚脐下四指宽。
每日一次,连灸7天为1个疗程,最好灸3个疗程,另外,这个灸法对痛经也特别有效。
颈椎病
风池、大椎
风池穴很好找:双手掌心贴住耳朵,十指自然张开抱头,拇指往上推,在脖子与发际的交接线各有一凹处。大椎穴则在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
腰肩酸痛
灸痛处
腰肩酸痛或者膝盖痛,都可以用隔姜灸来缓解,在痛处灸即可。

冬病夏治的最好时机别错过,一次性拔除冬天的病根,这个方子简单有效又便宜,在家就能做,建议您一定要学会,它的功效比你想象的更好更神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