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智商》为我们解释了聪明人也会不理智的原因。作者提出:“高智商并不等于高理性”,总结出了非理性行为的三种表现,并提供了帮你对抗非理性的秘籍。掌握了本书对非理性行为的介绍,你将避免冲动做事,做出明确的判断。

——· 关于作者 ·——
本书的作者是基思·斯坦诺维奇。他是世界上最好的认知科学家之一,曾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他的著作被全球400多所高校作为教材,是世界引用率最高的50位发展心理学家之一。他关于智商与理性的研究是理性心理学的开山之作,颠覆了传统研究,启发了一大批科学家,其中就包括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
——· 本书金句 ·——
1.智力测验并没有测量理性,这就是聪明人会做蠢事的原因:所谓的“聪明”仅仅是高智力,而非高理性。
2.理性可以习得,甚至比智力更容易习得。
3.大脑在使用认知资源时极为吝啬,喜欢走捷径,我们称之为“认知吝啬鬼”。认知吝啬鬼常常致使我们深陷不理性的泥潭,严重阻碍我们实现目标与理想。
4.如果一个人有两个大脑,那么他只会加倍愚蠢。
5.改善理性不但对个人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还对人类社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核心内容 ·——
一、反省心智缺失导致非理性
1.与非理性有关的三种心智结构
心智,是指思维能力的总和,用来感受、观察、理解、记忆、推理,并指导行为。
自主心智,是大脑无意识地、自动化处理决策的过程。比如一些本能的和后天习得的技能,都已经成为了自动化的反应,这个过程就不需要过多思考,由自主心智主导。
算法心智,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智力,比如人的记忆能力、阅读速度、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
反省心智,主要指人们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监控的能力。这是三个心智中最高级的一个,可以说是心智的心智,因为只有在这一层面,理性才会参与其中。
2.大脑是个认知吝啬鬼
我们的大脑就是个认知吝啬鬼,面对决策,大脑选择了极简主义。不该用脑的时候坚决不用,该用脑的时候也尽量不用,能省就省。
大脑默认的加工模式是用最少的精力处理信息,最快地解决问题。正是这种想法,让反省心智经常处于休眠状态,导致大脑的运转失去了监督。这就是我们经常不理性的原因。
二、非理性行为的三类表现
1.被框架
这是指,对方在描述问题时,给你一个描述框架,你之后的思考和答案都会被这个框架所限制。人们此时表现出非理性行为,是因为反省心智又休眠了,没能识破别人预设的框架。
2.爱生动
指的是大脑喜欢刺激,很容易被生动、鲜活的信息所吸引。人们的这种非理性行为表现,是因为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画面更鲜活,所以生动的信息直接引发了人们的各种情绪,还没等反省心智反应,就出现了非理性的判断。
3.超自我
指人们因高估自己的能力表现,对自己过度自信,从而表现出非理性行为。
这种非理性行为的表现,常常发生在人们对自己了解的事情上,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和技术上。因为过度相信自己的预测,就夸大了自我控制事件的能力,觉得自己肯定不会出错,这样反而导致非理性。
三、开启反向思维对抗非理性
1.反向思维
反向思维,就是寻找对立面。同一件事情,从相反的角度思考,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从对立面思考问题,你会找到框架之外的另一个种表达方式,看到那些不生动信息背后的真相。开启反向思维,实际上是强迫唤醒了你的反省心智,时刻监督你的大脑,避免偷懒。
2.利用反向思维
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帮你看到问题的另一面。比如,自助餐厅经理为了杜绝浪费,可以将对浪费食物者的罚款改为对没有浪费食物者的奖励。将罚款改为了奖励,实际上是站在了顾客的立场思考问题,让顾客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同时杜绝了浪费行为。
把对的说成错的,出其不意地解决问题。比如,亲戚找你借了2000元,没有欠条。你想劝他还钱时,可以把2000元说成2500元。这时候,亲戚就会着急争辩从您这借走的是2000而非2500,他的注意力都在具体多少钱上,自然就避免了赖账。
利用反向思维,生活中很多难题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