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留时间听书,对我来讲比较难,若有这个时间,我一定选择自己读书。所以,听书的时间选在不用脑的其他时间(如:做家务、洗澡、上下班路上),以便最大效率利用时间,做到兼顾。
现在各网络平台都有听书功能,所以,一边听书一边做其他事,也是很多人完全利用时间的选择。因为方便,所以听书容易成为日常习惯。几年前我开始买樊登读书的会员、下了番茄畅听。这些听书,只是纯粹的听,没什么压力,说坚持太标榜,只是一直在做。
今年三月,花99元在梨花听书里购买了会员。在这里听书的安排是:每本书分三次、分别用三天时间解读完,每解读完两本书(就是六天),会有一个小测试,形式是选择题+结合切身实际的小简答。这样听书的一个小周期(七天)必须在完成后,才能继续进入到下一轮听书周期中。
在这里听的都不是难理解的书,测试题也都是没难度的大条条框框,需要写的小简答一周只一次,也简单。但是两个多月下来,至少八周八次测试了,最高分也只得过80多分,最低一次60分,估计是给的感情分。
以前听书没有过测试,一本接一本地听,也有的会反复听,长期累积下来,算是听了不少,记住了多少不知道,自我感觉心里踏实的是:挺抓紧时间(貌似是)。在梨花听书里因每听完两本书,要做测试,测试的时候才发现,有些内容根本没记住。于是,心里就对以往听书行为生出些“对自己估计过高”“自欺欺人”类的惶恐。
专注力课程里讲:专注力太强的人无法完成多线程工作(多线程工作就是同时做几项工作)。专注力太弱,学什么又都达不到好的效果。而自己既不属于专注力太强,也不属于专注力太弱,就在中间晃荡。所以听书小测试分数只在极格线上。值得肯定的是,那些能分出心神的时间里一直在听这听那,只要记一点在心里,时间就算是没浪费。只是,要知道自己专注的权重在哪里就好。
女友对于孩子教育没放松过,自己也爱学习。每次和她在一起,聊起孩子的养育,一说到宝贝儿做得不尽如人意处,女友就常会无奈对我说:“真是羡慕、佩服有的爸妈,工作干得好,娃也管得好,哪哪都做得好,想不通人家能力咋那么强?我咋就做不到呢?”“这的确令人无奈!只是我们一定要相信,你的心专注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再说,你只是看到了外在表象,你从哪里看到人家真实的情况呢?我看你做的就很好,继续学习就好啦!”
每天会有不少事,要分清主次,然后按主次依次专注,这样才能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