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最新中短篇合集,十余篇创作于2011至2020的回忆高密东北乡往事及获诺奖前后经历的故事,有的吸引我,有的不吸引我,我没有资格来评判故事本身或是创作以及语言,但毫无疑问,莫言老师是会讲故事的人,无论我感兴趣与否,每一个故事里都会有一段让你不忍释手的小高潮,虽然可能当你读完发现,那也并不重要,甚至如我一样,许多故事是什么都忘记了,即使回头翻看几页都不见得能记起来,而且本书几乎像一本纪实文学,记忆中仅有两句描写将要日暮的松花江景色时用了几个成语和形容词,可见,莫言老师的文字水平是到了何等境界。
这仅有的一段有点抒情的描写是这样的:“此时船在中流,江面开阔,江水澎湃,离黄昏还有个吧小时,阳光金红,照耀着,晕染着,使江水流光溢彩,使岸边的山峦与层林如同风景画般浓淡有致,光影迷幻。”
这一段我太喜欢了,或许是因为松花江的水上也有故乡的影子,或许是那个流光溢彩的画面似乎照映出了无尽的美好与遗憾。
就小说的本身来说,我说不出来什么,或许是年代的关系,除了个别的几篇外,整本书读下来我也没有多深的感受,我只是在思考一个“讲故事”的问题,我们为什么那么需要故事?
那些人物、那些情景,真实也好,虚构也好,在读的那一刻,他们就是在我的脑海中真实的存在着,在生活、在对话,或者说,故事本就是生活。
我们需要把生活讲成故事,也需要把故事带进生活。
或者,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其实都是我们自己,就像孙悟空的每一根毛都可以变出一个自己一样,世上的所有人、甚至所有的生灵,其实也许都是同一样东西变出来的,我们分化成万物,散落在所有的角落,但某阵风吹起,我们都将回归同一。
所以,读别人,读万物,都是在读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