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周500字生态王国
为什么我赞成有些东西必须是小众的

为什么我赞成有些东西必须是小众的

作者: 向鱼人 | 来源:发表于2014-12-12 16:15 被阅读1334次

    以前认为“大众”表示一种公平,一种真善美,一种道德,一种应该无条件支持的东西。这大抵和平时所见所闻有关,还和人性偏向于同情弱者有关。而与之相对的“小众”则代表一种“歧视”和做作。可是现在我不这样认为。这还得从昨天的一件事说起。

    一个月前参加辩论赛认识了三个小伙伴,我很享受在准备比赛过程中不同思维的碰撞和交换,加上大家都比较聊得来所以在我的建议下组成了一个活动小组,希望每周借助于对精选出来的一个话题深入探讨,意在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个事物,从而避免偏激和肤浅的认知,进而培养我们的思辨能力。可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直到现在都还没有正式开展过一次。昨天和其中一位小伙伴 Z 聊了一下,我询问他对于这个活动的建议和意见。Z 很热情地讲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这个活动有点稍微正式,而且涉及到要写作(虽然没有硬性字数要求)大家可能没有这么多时间等等。我们还聊到 Z 负责的一个几百人的社团,他表示每周的社团活动就那几个人参与,而且活动中加入了太多的娱乐元素,完全背离了创社初衷。在娱乐面前,似乎很少有人能有自控力:比起简单放松的娱乐,很少有人愿意每周进行一个略显严肃正式的思考活动。这一切用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里面所云能作部分解释:……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但除此之外,我还考虑到做事情的方式和方法也会影响结果,毕竟不是我一个人的活动,所以不能要求大家都和我有一样的热情。我的初衷是把小组活动作为一个聊天思考的契机,就像玩游戏一样,大家可以为了各自捍卫的真理争得面红耳赤、各抒己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但争论过后都能从中得到整合了更多可能性的思考,争论只是途径,不是目的。可现实毕竟是现实,能否遇见合适的人就是关键,所以才会有“知音难求”。随着聊天的展开我认识到了很重要的一点:有些东西必须是小众的。

    不管是创办社团还是组织活动,能否收到理想的效果关键在于两点:主办方的初衷和受众的水平。主办方的初衷是决定结果的大头。有一些创办理念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社团或活动因为招不到足够的人结果都逐渐沦为矮穷挫,而一些则为了吸引足够的关注不惜修改(多是降低)自己的标准。但是面对这种选择,我保持尊重,但我绝不认同。私以为主办方不应该没有原则没有底线地降低自己的标准去迎合所谓的“大多数人”,如果有明确的初衷就不应该担心吸引不到志同道合的人,为了荣誉和掌声,为了利益和商业无原则的变通只能说是自掘坟墓,换句话说放弃了初衷,就算吸引到很多观众又能代表什么呢?那些有价值的探讨会被肤浅无聊的回应取代,那些每个精心设计的环节背后所投入的精力会被此起彼伏的娱乐叫嚣淹没。有些活动或组织只对特定人群开放,不管是从专业背景还是综合能力上考虑都是正确的。我以前会觉得这种活动太没人情味,主办方就是在有意制造歧视和隔离(说得有点严重啦……)。可是,现在我提醒自己在下结论前要注意:1.不要随意扯上道德,更不要以为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有了这块挡箭牌就可以为所欲为;2.如果观众真想参与某个活动绝不存在没有办法参与一说,不妨问问自己事前有做大量准备吗,有进行相关的思考吗,事后又去关注相关论坛和大家讨论了吗。大多数人都没有,因为他们想参加这些活动的目的就是“随便玩一玩”“长长见识,体验体验”而已。面对抱有这种态度的观众时,我的建议是有很多相关活动是向大众开放的,可以通过这种活动从基础开始学习,没必要一开始就接触高端的,还骂骂咧咧(就像以前的我一样......)。总而言之,涉及到受众这块时,如果观众真心想参与总是会有办法的,要么通过各种途径提前准备,要么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

    所以综上我赞成有些活动和组织只能是小众的,就像煲鸡汤水放多了味道淡了,一来不好喝,二来也就不补人了。

    当然如果纯粹是为了喝个味道,料包加开水就解决了,也不是我想谈论的重点。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大家交流意见,共同进步。

    争论是表象,试图透过多元的视角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我赞成有些东西必须是小众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bgn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