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孩子的技巧,第一步是重复孩子陈述的事实,并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各个方面引导他把事情说得越详细越好。戳标题阅读👉👉(回应孩子技巧(1)——引导孩子重现细节)第二步叫做“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觉”。
还是引用前面的栗子。当孩子把事情说清楚以后,你可以问他。我明白了,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如果你不嫌麻烦的话,可以再稍微把事情说一遍),那你能不能告诉我,当你被小王欺负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呢?
我们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
感觉是什么?感觉就是人的感觉器官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嘛,这是教科书的标准答案。但我们这里说的感觉,是指孩子内部的感觉,实际上你在问他的情绪。比如孩子说:我很生气。孩子在遇到这个事情以后,显然是有情绪的,有些孩子知道自己是生气,但有些孩子不知道。
对于不知道的这部分孩子,家长去引导他找到能形容自己感受的词,对他来说,特别重要。因为这部分孩子,对自己的感受不是那么敏锐,但是情绪在那里他会觉得很难受,找不到词形容自己的难受,那就更难受了。对于小一点的孩子,可以多让他懂得形容情绪的词语,市面上有特别多这样的绘本。比如:高兴/开心/喜悦/,难过/悲伤/痛苦……孩子区分得越细,他对自己的情绪感知就会越丰富,这样的孩子跟自己的内部连接得就会特别好。
我在做学生个案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的感受。他们明明有情绪反应,但是他们感觉不到。前阵子我工作室来了个20出头的女性,她说她状态不好。在谈到她的奶奶和爸爸过世的时候,她眼眶一红,眼泪差点掉下来。我问她,你有什么感觉?她突然就恢复了平静,说:我没什么感觉,我觉得这两件事对我的影响不是很大。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压抑的表现,情绪是没办法压抑的,压抑得多了,就会出问题。
说个事情,我昨天给我孩子买了新牙膏,他刷完牙以后,告诉我,妈妈,这个牙膏跟以前的有点不一样。我问,怎么不一样呢?他说:就是刷完吐泡泡的时候,很脆。我当时就一乐,原来很脆可以这样用,我瞬间就明白了他要说什么,他应该是想说:牙膏吐出去的时候不会粘粘的,感觉很好。这是对外部世界的一种体验,同样的,他也会对内部感觉有很明显的觉察,比如有时他会说,我很伤心,我很生气,这样的话。这本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能力,但很多孩子长大以后,就把这个能力给弄丢了。
所以孩子懂得体会自己的情绪以及表达自己的情绪,非常重要。当孩子自己的感受了,家长就可以让他说出来。为什么要说出来呢?因为说出来的同时,其实就已经在处理情绪了。(如果孩子不愿意说,就不要强迫,他可能还没找到一个准确的词,或者有别的什么原因)如果一个孩子能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并把它表达出来。这样的孩子一般学习能力是比较好的,我在工作中遇到这样的孩子去做学习能力的训练,提升会特别迅速。为什么呢?
因为这样的孩子意识和潜意识连接得比较好,他知道自己内部发生了什么,并能通过表达去处理一部分,有点像自我循环系统,各个系统功能连接得比较好。什么叫意识?简单来说,意识就是我想做什么,我想要什么。潜意识如果不配合你,你就会特别纠结,特别困难。举个例子,你想减肥,你想瘦,你想美。但是一看看到奶油蛋糕,你就两眼发绿,恨不得一头扎进去。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潜意识不配合意识的表现。就像有些孩子,都想学习好,但一看到手机一想到玩乐,马上就没法静下心来了……
培养学霸,从引导孩子感受自己的感觉和表达自己的感觉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