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买的书到了。
翻看着那些熟悉的情节,心底的又开始泛起好不容易平息掉的那丝情绪。
突然有种特别强烈的写东西的欲望。
不管以往种种的三分钟热度的时候,也忽略掉一次次的烂尾剧情。仅仅只是想记下来这段时光。
青岛开始真正进入秋天,早晚的时候真的会觉得到阵阵凉意。
迫不及待让人想着披件外套才好。
我喜欢这种初秋微凉的空气,大概更多的是因为喜欢包裹着薄厚刚刚好的衣服的熨贴的感觉。
不让皮肤暴露在或暖或凉的空气中的时候总会觉得特别有安全感。由此我较别人来说更喜欢长袖的衣服,即使是在夏天,除了因为对阳光过敏,大概也是多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吧。
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总会变得异常敏感,从对方的点滴中试图揣摩他的心思,情绪。
或者说是臆想罢了。
没有丝毫证据的猜测也能牵动自己的情绪。
前些日子发生了很多事情。在很短的时间里。
所以在我还没有来得及消化理清头绪的时候被时间它推着走到现在。
以至于现在回头都看不清那些情节。
然后回过头来恍然大悟得惊讶:我怎么走到这种地步。
好了,现在回到那本书。
是盈风的《十五年等待候鸟》。
大概很多人都觉得耳熟,因为前段时间被拍成电视剧。
我没看,因为总觉得愤愤不平。
有种自己偷偷珍藏的宝贝被人拿给众人玩赏一样的颓败感。或者是被别人瞧见了自己压在心底的小秘密的不安吧。
第一次买曾经看过的电子书的纸质版。
看着封面日光里的候鸟会觉得很难过。想到那个人大概会像迁徙的候鸟一样没有归期。
这是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
而她的故事里她却是那个等待的人。
我坐在床上定定看着书的封面没有打开的勇气。
人总会在别人的故事里搜寻一丝一毫自己的影子,然后被故事打动,被自己打动。
有点害怕这种带有某些契合点的影射让自己更深陷囹圄。
爱的时候太用力,又太小心翼翼。最后累得想要迅速抽身的时候发现都没有了挣扎的力气。
我在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被雅克.贝汉的纪录片《迁徙的鸟》的旁白感动得一塌糊涂,然后忙着找资源想要听一听原声。
当我深夜听着耳机里性感的男中音用浓厚的英式发音念出那段话的时候,我看着屏幕上成群的候鸟泪流满面。
现在我想用这段话作为我的故事的开头:For them, it is a promise, the promise for return.
她的16岁到现在26岁的十年的时光,她逼着自己赶紧给这个故事一个仓促的结尾。
一个人固执的在黑暗里走了那么久,周围看不见一点光亮的时候还想要找寻心里的那丝光芒,那个光亮的前方,那个未定结局的方向。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我在16年小雪那天跟盈风发消息她居然很诚恳地跟我回复,那天天空飘起小雪,16年的初雪跟节气配合的恰到好处,我缩在被窝里小心翼翼的等待着盈风的每一条回复,认真思考她说的关于那本书的每一个字,心情既是对收到喜欢书的作者回复的意外和激动却也觉得异常平静。除了书我没有提到任何其他事情,我没把握将这个关系更进一步,所以作者和读者的关系来得更纯粹更舒服些。
有朝一日若能把这个坑填完或许我会考虑再联系她,请她也看看我讲的故事,我讲的这段看不到结尾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