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六大原则

作者: Chinesszz | 来源:发表于2017-02-28 11:25 被阅读10次

    如果说编码是筋骨皮,那么思想就是一口气,就是内功。内功深厚决定你功力的大小。刚刚读完了设计模式那本书。随着项目业务的复杂,越发的感觉到设计模式的重要性。在此参考CSDN、伯乐在线和开源中国社区,优秀的博文,以此总结。开始新的起点。

    一、开闭原则

    定义

    一个软件实体如类、模块和函数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问题由来

    在软件的生命周期内,因为变化、升级和维护等原因需要对软件原有代码进行修改时,可能会给旧代码中引入错误,也可能会使我们不得不对整个功能进行重构,并且需要原有代码经过重新测试。

    解决方案

    当软件需要变化时,尽量通过扩展软件实体的行为来实现变化,而不是通过修改已有的代码来实现变化。

    表达

    用抽象构建框架,用实现扩展细节。因为抽象灵活性好,适应性广,只要抽象的合理,可以基本保持软件架构的稳定。而软件中易变的细节,我们用从抽象派生的实现类来进行扩展,当软件需要发生变化时,我们只需要根据需求重新派生一个实现类来扩展就可以了。当然前提是我们的抽象要合理,要对需求的变更有前瞻性和预见性才行。

    二、单一职责原则

    定义

    不要存在多于一个导致类变更的原因。通俗的说,即一个类只负责一项职责。

    问题由来

    类T负责两个不同的职责:职责P1,职责P2。当由于职责P1需求发生改变而需要修改类T时,有可能会导致原本运行正常的职责P2功能发生故障。

    解决方案

    遵循单一职责原则。分别建立两个类T1、T2,使T1完成职责P1功能,T2完成职责P2功能。这样,当修改类T1时,不会使职责P2发生故障风险;同理,当修改T2时,也不会使职责P1发生故障风险。

    表达

    不要让责任扩散

    三、里氏替换原则

    定义

    所有引用基类的地方必须能透明地使用其子类的对象。

    问题由来

    有一功能P由类A完成,现在要扩展P,其中P由类A的子类B完成,则子类在完成的同时,可能会导致原来功能故障

    解决方案

    当使用继承时,遵循里氏替换原则。类B继承类A时,除添加新的方法完成新增功能外,尽量不要重写父类A的方法,也尽量不要重载父类A的方法。

    表达

    使用继承的时候,不要随便修改父类中已经实现的方法

    四、依赖倒置原则

    定义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其抽象;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

    问题由来

    类A直接依赖类B,假如要将类A改为依赖类C,则必须通过修改类A的代码来达成。这种场景下,类A一般是高层模块,负责复杂的业务逻辑;类B和类C是低层模块,负责基本的原子操作;假如修改类A,会给程序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解决方案

    将类A修改为依赖接口I,类B和类C各自实现接口I,类A通过接口I间接与类B或者类C发生联系,则会大大降低修改类A的几率。

    表达

    如果A依赖B,现在要改为依赖C,如果直接修改A有风险,可以让A去依赖一个接口,BC都实现这个接口,也就是策略模式

    五、接口隔离原则

    定义

    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

    问题由来

    类A通过接口I依赖类B,类C通过接口I依赖类D,如果接口I对于类A和类B来说不是最小接口,则类B和类D必须去实现他们不需要的方法

    解决方案

    将臃肿的接口I拆分为独立的几个接口,类A和类C分别与他们需要的接口建立依赖关系。也就是采用接口隔离原则

    表达

    防止去实现不需要的接口方法,可以按接口拆分,避免臃肿。

    六、迪米特法则

    定义

    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保持最少的了解。

    问题由来

    类与类之间的关系越密切,耦合度越大,当一个类发生改变时,对另一个类的影响也越大。

    解决方案

    尽量降低类与类之间的耦合。

    表达

    尽量降低类与类之间的耦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设计模式六大原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blx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