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178】
这两天重看了《把时间当作朋友》,真正的好书是值得反复多看几遍的。
其中印象最深的有两点:关于“写作能力”和“兴趣”。
关于“写作能力”。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了一个在我们传统“语文教育”中一直普遍存在的问题,即,很多人从小到大“语文”学了那么多年,结果却并没有发展出相对良好的“写作能力”。我们知道,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以“听、说、读、写”为基本技能,其中又以“写作”的难度最高,如果学完了之后却不能写出“好”一点的文章,那就很难说学习者全面掌握了这门语言。
而作者所说的“写作能力”,并不是指写小说、写剧本这种“文学创作能力”,“只是写作能力中最基本的一种——写出简洁、有效、准确、朴素、具体的说明性和说理性文章的能力”。他说“我国的教育把‘语文’和‘文学’过分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以至于有时候忘了文字本身最重要的意义”,而“文学创作”,其实只是文字应用的众多领域中小小的一块。
虽然是重看,但当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还是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感。的确,人类最初之所以发明文字肯定是为了记录和传递信息,而“文学创作”也一定是相对更晚的事情了。虽然“文学”是“世界七大艺术”之一,但那终究只是相当小部分的专职(兼职)写作者们掌握的技能,对于绝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最常用的其实就是写出表意清楚、说理明白的文章的能力。能用浅显直白的文字把一件事情条理分明地讲清楚,让人读完之后就能明白具体是怎么一回事,这才应该是文字最重要的功能。但是根据日常经验可知,即使看起来并不复杂的事情,事实上却是很多学生直到最终都没能掌握的。
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对于整个人类来说,文学真有那么重要吗?”如果世界上真的少了一部《红楼梦》或一个莎士比亚,我们今天的生活到底会受到多大的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到底会不会因此而减慢?这个问题范围比较广,这里就不做展开了。
第二点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谈到了“兴趣”,他说很多人喜欢说自己做不好一件事是因为“对它没兴趣”,其实事实真相更有可能是“因为做不好,所以才没兴趣”。“兴趣”只是“做不好事情”的结果,而非原因。换言之,他们是没有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所以用“没兴趣”为借口来为自己开脱。看到这里时,我内心突然产生了“想要扇自己几个耳光”的冲动。
现实中的确很少有人喜欢做自己原本就很难做好的事情,因为从心理上来说,每个人都会尽力回避自己的短处,而不是一再主动证明自己的无能,所以跑调的人很少喜欢当众唱歌,不善于社交的人在社交场合也很少会主动跟人聊得热火朝天,而是更愿意默默地待在一旁。当然凡事都有例外,生活中也不排除总会有一些对于“把劣势暴露在人前”看得没那么重的人,他们的心脏比一般人坚强。
一直以来我们已经听过了太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之类的说法,许多人也习惯于把“兴趣”当成做事的最高价值,然而真实的情况却可能是,所谓的“兴趣”不过就是你做得最顺手的事情而已,就是那些对你来说“更容易的事情”。而那些“更有挑战性”、“更能提升你综合能力”的事情或许早已被你以“毫无兴趣”为借口统统排除在外了。从个人的长远发展来看,这其实未必是件好事,因此,这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温故而知新”,真正的好书,总是值得多看几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