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面打工不可避免要面临租房的问题,网上的关于租房的惨痛经历比比皆是,一把辛酸一把泪,好像租房总能遇到很多坑,真的是这样吗?
毕业后我一共租过两次房,过程都挺顺利,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第一次租房是2017 年从龙岗工业园调到南山工作,部门领导让我先上班,利用周末的时间去找房子。
那会儿在工业园呆了快 4 年,没去过南山区,忽然让我去找房子,而且就那么时间仓促,内心是恐惧的,万一找不到怎么办?
可是机会难得,我不能继续呆在一个适合养老,不宜拼搏的地方,再不走人都废了。
于是,就跟南山的上班的同事打听租房子的事情,在哪里租的,房租贵不贵,交通怎么样等等。
从他们口里得知,一般都是在宝安区西乡,坪洲,沙井等地方租的房子,1000元多的单间,上班通勤时间基本要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还有同事在龙岗区住,一趟就差不多 2 个小时,遇上一个雨天或者交通堵一堵,4个小时是妥妥的了。
我想了想,固件功能测试方面自己是一个小白,过去是要学东西的,时间就是金钱,不能租那么远的地方。
有没有更近一点的地方呢?公司总部在海岸城商业中心,周围的单间都是2500+,摸摸自己的小口袋,心里一痛,只得作罢。
难道没有其他出路了?不甘心。在58同城和赶集网搜了一遍,发现蛇口区离上班的地方挺近的,单间正常价位1200 ~ 1500元。
省钱 VS 省时间,我选择了后者。周五晚上搜索了几个还能接受的房子,把联系方式抄到便签上,准备第二天实地考察一下。
怀着一颗憧憬的心,我坐上了入关找房子的公交车,等到公司楼下时我傻眼了,便签找不到了,翻遍全身也没有,这事还没办呢,就被浇了一盆冷水,凉凉的。
身边没有熟悉的朋友,有点打击信心,但转念一想,来都来了,怎么也得去找一找,说不定有意外之喜呢,对吧?
当时小蓝单车还没歇菜,骑着共享单车,手机放着导航,我便晃晃悠悠地往蛇口方向进发。
关内街道的绿化真不错,沿路都是上了年纪的大树,枝繁叶茂,空气闻着很舒畅,便放松心情,享受一下绿意包裹的夏天,顺便看看周围的房子。
转了一圈后才发现正事没干呢,找个地方坐下来歇歇脚,用手机搜搜附近的房子出租信息,一刷就刷到了 400 米外的一个转租的单间,打电话过去得知能马上看房。
这一下又有劲了,立即拍马(小蓝单车)赶到,房子在六楼,没有电梯,空间不大,但是有一个独立的卫生间。房客是一个女孩子,屋子收拾得挺干净的,第一印象不错。
聊了几句后,得知房东不管事,不会时不时来敲门,水电费一年结算一次,附件有沃尔玛,马路对面有公交站台,离地铁站也不远。
最重要的是离公司近,骑共享单车10分钟就能到公司! 这个是我最看重的地方,其次房租一个月1100元,也在我的预算内。
附带转让的洗衣机,冰箱,空调也是我需要的,所以我们很爽快地谈妥了,交了定金,前后加起来就半个小时。
没有多余的考虑,或者去看看第二家,对比一下再决定。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很重要,满足条件后可以当机立断做决定。
中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房客需要一周的时间搬离到其他地方,我暂住在一个同事家里,他租的房子在西丽,离公司蛮远的。
正遇上一个工作日刮台风,下大雨,我们早上7点出门,到公交站台时交通堵塞,走不了。只能辗转反侧去换乘地铁,路上坑坑洼洼的,衣服和鞋子都弄湿了。
等我们赶到公司的时候,已经10点钟了,前后花了三个小时,这还不算回去的时间,这次经历让我坚定地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搬家后,我开始了不一样的生活。
因为离公司近,每天上下班就不需要匆匆忙忙地赶公交,挤地铁,当人肉包子。可以有更多时间放在工作上,毕竟新的岗位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消化。
如果住的远,熟悉业务的进度肯定会延长,那对我来说是得不偿失。
另外,住的近下班后可以去人才公园跑跑步,欣赏一下南山的夜景,放松放松,消解一天的劳累。
后面在EF报班学习英语也切身体会了距离近的好处。出租屋,公司,英孚三点一线,骑行共享单车20分钟就能到。
平时下班后到快餐店解决晚餐,走路去英孚学习英语,做练习,找人练口语,晚上10点才走,路上还能自嗨地练练发音,一点不用担心第二天上班的事情。
周末慵懒地爬起来,吃过早点后,不紧不慢地骑膜拜去 EF 上早读课,时间早的话还能在公园里朗读一阵。
所以那段日子过得紧巴而充实,每天都有事情可以做,工作慢慢上手,在 EF也结交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学习,愉快玩耍,其乐融融。
后来,部门老大离职,我有一种危机感:又要回龙岗了。不行呐,好不容易才出来的,我已经适应这边的节奏,不想回去了。
于是,2019年初开始寻找新工作,最后来到目前这家创业公司 —— SENSOR。
与此同时,生活节奏也慢慢发生了变化。
刚开始公司是在桃园地铁站,离我住的地方不算远,坐公交半个小时,来回一个多小时。遇到下雨天就得提前出门,晚上回家也得看时间离开办公室,英语学习只能放到周末了。
后来公司搬到大学城,我看了一下租屋和公司的距离,惆怅之心油然而起,单程至少得一个半小时,加起来三个多小时是妥妥的了。我必须起得更早,晚上也得调闹钟提醒自己去赶最后一趟公交。
好在公司有规定,晚上超过十点可以打车回家,报销车费,如果错过末班车我就继续加班,等十点之后再走。但这也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回到家都快十一点了,身心疲惫,洗澡睡觉,啥事情都不想做。
那段时间感觉自己的精力完全不够用,创业公司,工作强度大,周末经常加班;平时学习和锻炼的时间被压缩,还有生活上的事情需要处理,心力憔悴。
2020年疫情期间就筹划第二次搬家,也是网上搜了一圈,挑选几个合适的,打电话过去聊聊,约时间看房。
我好像有种莫名的直觉,就是和对方聊几句后,就觉得那个房子是我要租的。
这一次也是一样,我特地约了三个人,但是内心已经有答案,过去一看也验证了我的初始想法,所以很爽快地完成了交易。
房子在三楼,面向朝南,阳光通透,有一个独立的厨房。周围有公园可以跑步,还有大学图书馆,只是疫情原因暂时不能进去借书。
我最看重的仍然是它离公司很近很近,这一次可以走路上班,10分钟打卡,再也不用早起晚归,担心睡眠时间不足的问题了。
房租1600元/月,虽然相对原来的地方贵了一点,但是时间更贵,这个是我一直秉持的原则:我希望住处离公司越近越好,可以节省很多不必要的时间。
多余的时间我可以早上起来跑跑步,或者做做室内运动,然后一边做早餐一边听践行群的课,时间充裕的话,还能顺带把中午和晚饭一起做了。
把工作的事情忙完也不用急着走,可以看看书,写写文章,学一些自己想弄的东西,生活的节奏又回来了。
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愿意用钱去换时间,毕竟时间 > 金钱,积累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能培养注意力,可以在一大段时间内专注地做一件事情。
总结一下我的租房原则:
- 离公司近,可承受范围内用钱买时间;
- 房东直租且不会时不时来干扰我的生活;
- 有厨房,可以做早餐;
- 附近有地方可以跑步;
- 交通便利,出行方便;
- 晚上不能太嘈杂;
- 待补充……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选择适合自己的原则,找到合适的房子,祝你生活愉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