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灭掉成汉的桓温坐大,平衡其在朝堂的声望,晋穆帝司马聃在群臣中,选择提拔了殷浩。
可殷浩这人,清谈倒是擅长,其它的一塌糊涂,不过就是个坐而论道的废物罢了。有眼无珠的晋穆帝,为了防止桓温再立大功,居然让殷浩负责北伐大事。
甫一上位,殷浩便擢升他的清谈好友荀羡等人,作为自己的部属,主持北伐。
桓温看着在台上撒欢蹦哒的殷浩,对身边亲信说,小时候自己扔掉玩厌的竹马,殷浩总是如获至宝的捡过去玩,由此可知,殷浩就是个没档次、不中用的人。
更奇怪的是,大战将至,殷浩,这个北伐的总负责人竟然看着,此时尚属于自己人,驻守于淮水前线,历阳的羌人姚襄十分不顺眼。
作为率部投奔东晋的羌人大头领,姚襄,既博学善谈,又武力值满满。自归属东晋后,曾与谢尚并肩作战。在大败之际,自己断后,以掩护谢尚先行撤退,深得朝堂上下的好感。
殷浩对着姚襄一招接一招:先是囚禁了姚襄派往朝廷,作为人质的几个弟弟;又再三再四的派出杀手,刺杀姚襄。殷浩希望借此挑拨离间朝廷与姚襄的关系,并找机会,除掉后者。可惜的是,杀手们虽然职业是杀人,但内心还是有几分忠义,因而很敬重一身胆气的姚襄,非但没有动手,还把实情向姚襄全盘托出。
见暗招不成,殷浩又改用强攻:先派安北将军魏憬袭击姚襄所部,结果魏憬被斩杀,部众被姚襄吞并。不死心的殷浩又派龙骧将军刘启进驻谯城,把姚襄调去梁国蠡台,而后派遣谢万袭击姚襄,又被姚襄打败。
在屡屡算计姚襄不成后,殷浩这才把注意力转向正事,收买前秦大臣谋刺苻健。正巧苻健镇压国中叛乱时,驻守洛阳的前秦将领逃往东晋。
殷浩得到消息,还以为自己的计划实现了——苻健已死!于是乎,于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殷浩率军自寿春北伐。更令人奇怪的是,此战,殷浩居然让自己的眼中钉,姚襄担任大军的前锋。
一方面欲置别人于死地,一方面还指望对方为自己立功,出生入死,实在是无法让人理解殷浩的大脑回路。
火冒三丈的姚襄,真是正瞌睡着,来了个枕头。他假意遵令,率部先行,在山桑突然回兵,截击殷浩的中军。措手不及的殷浩惨败,死伤上万,随军的辎重全变成了姚襄的战利品。得胜的姚襄脱离东晋,自称大单于,占领许昌,挺进河洛。
灰头土脸的殷浩,逃回建康。桓温上书,要求将其撤职查办。晋穆帝只得将殷浩撤职。
如此思路精奇的人,估计也只会出现在那个以清谈为盛的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