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说到,需要选择与自己有关的知识,这样才有精力对自己真正需要的知识进行深度处理。除了选择与自己有关的知识之外,还需要判断哪些信息是真正有价值的。
根据布卢姆教育信息分类法,我们平常接触到的信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类:
1、事实性知识:定义、数据、故事、人名、金句等;
2、程序性知识:方法、技巧、策略、工具等;
3、概念性知识:理论、原理、模型、组成、结构等。
概念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的“原理”的知识,更本质与系统,是一个整体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它从大量的案例事实中,抽象出本质的核心,分析这些核心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如何构成整个事实或事件的整体。概念性知识可以分析出事件发生的原因,预测未来发展方向。
对应的,事实性知识是关于事物的“表现”的,是某种事实的呈现;而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操作”事物的,与技巧和工具相关。
事实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相对而言更简单,概念性知识更深入。
一个关于知识价值的原则是:原理大于操作。
有学者建议,学习时,首先选取讲“原理”而非“操作”的书。因为讲“操作”的书通常较浅,容易给学习者造成已经“掌握”的错觉,这时候,学习者倾向于直接应用操作技能,忽略对背后原理的思考和拓展,无法进行更深度的学习。
很多“干货”文章,并没有涉及本质的原理,仅仅只是实际操作层面的方法介绍,相对较浅。技巧和方法可以有很多,但是如果没有实质性的原理支撑,它们只会流于表面,可能还会让你有“学不完”的恐慌,无法让你学到真正的有深度的知识,更无法让你开拓新的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