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金沙遗梦:3000年前的成都平原,亚洲象成群,貔貅随处可见

金沙遗梦:3000年前的成都平原,亚洲象成群,貔貅随处可见

作者: 空灵子 | 来源:发表于2020-12-09 20:08 被阅读0次

听五六十年代的老人回忆,很早以前的大山里,森林茂盛,河流汹涌,交通闭塞。

老虎深夜游走于房前屋后,豺狼大白天袭击羊群,还有赶不跑的野猪群接连祸害庄稼,人们为了生存只能拼命和自然博弈。

当今天我们感叹自然生态再也不能回到以往时,有没有想过,三千年前殷商时期的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子?

何不一起走进金沙遗址,聆听远古传来的声音,解读古蜀国的秘密。

金沙遗址发掘出大量的象牙鹿角等祭祀品,再加上川蜀固有的地理气候条件,足可使人默默在心中构建出一副唯美的平原画卷:

在古老的成都平原上,层林叠嶂,河流纵横,湖泽密布。

野生亚洲象,成群结队在丛林中穿梭,各种小鹿小麂野猪等动物在林间草地上自由觅食,当然,还有老虎、犀牛、豺狼、豹子、熊、山魈等,有些物种今天再也见不到了,但据文献记载,那时它们是存在的。

那苍翠的大地上,雾霭缥缈,白鹭、野鹤、鹦鹉、孔雀等在湖泊间自由飞翔,水泽上禽鸟争鸣;金丝猴、播猴、猕猴、藏酋猴、狒狒等灵长类动物,在林间嬉戏跳跃。

更重要的是,还有貔貅(大熊猫)在竹林间悠闲漫步,三千年岁月,对它来说可不算多久,但在那时,它也同样受到了人类的特殊待遇,传说中黄帝和蚩尤都爱拿它当坐骑,它曾一度成为勇猛的战兽,但这憨憨始终没做出有效战绩,倒慢慢变成了破坏铁器的“害兽”,因此,才得了“食铁兽”这么奇怪的名字。

到如今,大自然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牺牲和退让,不单是动物,很多植物也从遍地开花到稀有,再到灭绝,在历史上不经意间就消失了。

建国初期,野生华南虎的数量还有4000多头,到现在,野外已无踪迹。这是近代人为的悲剧,而在远古时期,它与人类共存。

通过考古发掘,中国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犀牛的存在,商代卜辞中记载商王捕猎犀牛,少则1头,多则6头,有一次竟然捕猎到71头。史书记载越王与夫差的兵士都身穿犀甲作战,迫使人们对犀牛进行长期的滥肆捕杀,造成数量急剧下降,到明清时期,中国犀牛的生存环境已经被压缩到云贵高原一带。1922年,中国最后一头犀牛被杀,从此中国再无野生犀牛。

而金沙遗址出土了近一吨的象牙,或殷商时期也有周边少数民族部落献供,但当时蜀国的政治权利范围,并不能走出蜀地多远,巨量的象牙,部分来源于川蜀本地也是正常。

而大型乌木的发掘,也更加证明,古平原上拥有原始而丰满的生态景象。

一如现代非洲草原,或者现代热带雨林,里面奇花异草,巨木参天,生态完整。但古平原定要比非洲草原更为梦幻,比热带雨林气候更为舒适,只因为成都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带,湿润多雨,这里更适合植被生长,春早、夏凉、秋热、冬暖,哪怕是在三千年前,气候也不会有很大差异。

在商周之前,成都平原还没有都江堰水利工程,洪灾是古平原不可逃避的自然灾害。

在殷商或者商周早期,尧部落联盟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水患,疏通河道,鲧和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至今,可以说治水对古文明的起源和进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文献中记载的古蜀王,不管是蚕丛或者鱼凫杜宇,似乎都对洪水一筹莫展,直到望帝遇见鳖灵禅让帝位,建立开明王朝,才有了古蜀早期的“鳖灵治水”传说。

想来洪水肆虐,并不会影响动物世界的繁衍生息,而我们所能想到的美丽画卷,只能是站在自然生态的角度去联想,那是值得怀念向往的。

而对于古人类,生存的艰难,他们多寄托于神灵来庇佑。

穿过时空,遥见摸底河南岸,在一株巨大的榕树旁,铜铃叮咚作响,一座黄土垒成的长方形祭台上,人们虔诚地向天地神灵献上他们最为精美的礼品:象牙、鹿角、野猪獠牙、金器、铜器、玉器、石器等。

太阳神鸟金箔,是现代手工艺都无法复制的,厚度仅0.02厘米,超乎太阳神鸟是所有金饰藏品中最薄的一件,金饰的含金量高达94.2%,是用自然砂金加工而成。

古人对宇宙星球的了解是有限的,通过观察总结,对自然科学赋予神话色彩,却给后来人留下宝贵的经验。

太阳神鸟强烈体现了远古人类对太阳和鸟的信仰崇拜,在《山海经》中就有“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他们认为太阳是被神鸟驮着运行的。

太阳神鸟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内层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 ,外层图案由四只飞鸟首足前后相接,四只神鸟围绕着旋转的太阳飞翔,中心的太阳向四周喷射出十二道光芒,呈现强烈的动感,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

“十二”与“四”是中国文化里的常用数字,如十二个月,十二生肖、四季、四方等,也说明古人那时候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自然规律了。太阳的能量使人们敬畏,变成遥不可及的神,人们认为只有虔诚的与神交流,才能得到庇佑,才能风调雨顺,免遭天灾。

而圆形的图形,也反映了民族圆融的性格,和谐包容的精神,也有保护的概念。

就像出土的玉琮,外方内圆,中有一孔相通,意表贯通天地,更是古代社会精神信仰与政治权力的象征,这种象征,更早出现在中原文化上。

夏朝出现以前的四千年前,便已经形成了华东、华西玉器文化的地域差异。华东先民从观察天象变化、寒暑更迭、昼夜轮替、植物荣枯等现象后,发展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和“同类感通”的哲理,他们将美玉雕琢成光素圆璧、方琮,用作感应神祇祖先的礼器。

夏商玉器及玉文化与古蜀王国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在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祭祀遗迹中大量出土的玉璋、玉戈、玉琮、玉钺、玉璧等明显受到中原夏商文化的影响。

金沙遗址还发掘出了大型宗庙或宫殿建筑,和70余座房址、分十多个居住区,在房址周围,发现有水井、生活废弃物的灰坑、烧制陶器的陶窑等,也说明那时候部落的社区分工已经非常成熟。

可以想象,在大量出土的精美石器和玉器上,倾注的是匠人的心血,独特的太阳神鸟金箔就用了热锻、锤揲、剪切、打磨、镂空等多种工艺,还有一大一小两件神秘的黄金面具,和四百多件精美的青铜器。

学者认为从材质上,金沙遗址含高放射性成因铅铜器与三星堆铜器材料可能出自同一矿区。由于金沙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玉、石器半成品和原料,不排除这里存在作坊遗迹的可能。

另外出土的1200多件青铜器主要以小型器物为主,有铜立人像、铜瑗、铜戈、铜铃等,其中铜立人像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立人像相差无几;玉器2000余件,数量宏大,器形丰富;石器近1000件,包括石人、石虎、石蛇、石龟等。

商业街大型船棺葬的发现,证明这里属于开明蜀国统治者的遗存,已经接近商的末期西周早期,这个时期的古蜀,其实不再是蚕丛氏“不晓文字,不通礼乐”的荒蛮时期,当时已成为了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当然,随着发掘的进展,不排除还有重大发现的可能。

上古人类的真实生活,也许并不会如自然画卷般唯美动人。金沙文明的消失,有地震说,洪水和战争说,但也有可能是综合因素下整个发生了迁移,在历史长河中,这样消亡的文明还是多不胜数的。我们只能从木骨泥墙的遗存中,去悄悄窥视一丝真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沙遗梦:3000年前的成都平原,亚洲象成群,貔貅随处可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bqk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