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见识了美国东部城市的风情,波士顿冷风中裹挟的文化气息、纽约巨大的霓虹灯下让人觉得渺小的压迫感,费城灰蒙蒙的天气与高速上快速闪现风景的辽阔感,波士顿的安谧与庄严感。四种不同的感觉,每一座城市都是独一无二的,朋友圈中的旅行都是加了滤镜的,生活也是。
临行前的几个小时,刚从GT文化节回来,一天的忙碌已经让我很疲惫了,几个小时内要把照片整理好,把活动公众号发出来,行李还没有整理,人也满脸油光,没有卸妆没有洗澡,坐在电脑前改来改去。12点多终于弄好了,躺在床上似睡非睡的呆了一会,起来匆匆忙忙洗澡,凌晨两点多去机场。
但是这些永远不会发在朋友圈里,朋友圈是安慰自己也是装饰自己。
哈佛校园旅途为了省钱我们每个城市之间选择的是灰狗,类似中国的长途大巴,为了消磨车上的时间,随便在手机上打开了一本《人间失格》,是日本作家太宰治写的,真正的好书就是能从作者的叙述中找到共鸣。看了几页,便把它加到了书架上,而且竟然有种强烈的冲动想要买一本纸质版的,从大学以来很久不买纸质版的书了,上次这样的冲动应该是看《月亮与六便士》的时候,可能大多数时候书的内容会随着时间流逝,但是对于一本书的感觉在读到书的题目或者拿起来它的时候,当时触动的感觉依然会涌上心头。
这本书在到费城的灰狗上读完了,读的时候我心里总有种感觉,这不是小叶的故事,这就是作者的自白,但是看到后记的时候,看到作者说他不认识小叶,自己从不喜欢用二手的写作材料云云,我竟然有种释然的感觉,心底默默地想还好他和小叶没直接关系,不然他的人生太过压抑。结果,今天为了做摘抄,重新开始读,忍不住查了一下作者的生平,惊讶地发现这本书处处是太宰治生活的影子,印证了第一印象。小说基本和他的前半生人生轨迹一致,这本书写成的那一年,他选择自杀,看到这里,不禁感叹,如果一个人早早把人世看得太清,会很痛苦,痛苦于别人的不自知和自己的知之过多。内心觉得太宰治忧郁中还有一些可爱。
旅途有了书的陪伴,让我觉得自己除了收获远方的美景,自己的内心也没有变得荒芜,这种感觉真好。
旅途中最喜欢的当数波士顿,一个城市的文化素养能从城市的街道上体现出来,街道上的整洁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是街道上的建筑的设计,错落别致的欧式建筑让这座城市显得不俗,既非统一划一,又非个性张扬而显得格格不入,而是每一处都别具一格,整体看又是那么的别致和谐。第三层次是街道上的行人,有穿着优雅时尚的年轻女士,还有身穿米黄色风衣戴着礼帽,在哈佛大学书店里找书的老绅士,这里简直是时尚与韵味之城。街道上的一切都让我赏心悦目,已经忘了波士顿的清寒和住宿的凑合。
旅途中一位认识已久的姐姐也同行,偶然聊起我的信仰,我说自己没什么虔诚的信仰,可能比较偏向于佛教,因为从小在信佛的家庭长大。没想到这位姐姐是虔诚的佛教徒,讲了好多佛教的因缘与思想,没事会抄抄心经,告诉我自从接受了佛教的思想以后,整个人生都发生了很多神奇的变化,颇有受佛感召的意味。对于这些我也不置可否,我相信所有思想中都有给人积极暗示的东西,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昨天,结束了漫长的感恩节之旅,终于回到了美国的“家”——University Lofts,颇感温馨,告别了旅途的疲惫。从中午睡到下午,真的是累了。还是寂寥的空城亚特兰大,回到熟悉的感觉中让我更加自在和放松。
迎面而来的12月,回国倒计时7个月,现在一切都好,只是突然有了记挂和向往的东西,想到这里,生活又有点沉重了,不过沉重和充实可以相伴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