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踽踽独行,他日化蝶归去。
——题记
繁花落尽,心中仍有花落的声音,一朵一朵,在无人的山间轻轻飘落。笔下的禅意,书写了生命的流年。
独恋苏轼,是他的坚持。他爱极了苏轼的“清欢”;他坚信着“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 ,正是来自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一种热爱”。如此淡雅,随和。
曾读他的《桃花心木》,便有一种说不出的畅意,油然而生的。那时虽不喜欢读这种没有故事情节的记叙文,却也对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依稀记得那个种桃花心木的老人。后来读《和时间赛跑》一文,那一句“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唤醒多少追梦人。懵懂中,受着他的潜移默化。
现在,我仍爱拜读他的作品。隐约记得《灵性深处开莲花》中的一个句子:“温一壶月光下酒”,觉得颇有深意。古来诗人皆爱酒——那是“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与海棠俱醉”的悠闲;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叙旧;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孤独;是“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的豁达……
他说:“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这句话出自《在云上》,仍是以饱含禅意的文字,谈生死。可谁曾想,这竟是他与世界最后的诀别。“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心随着外界的环境改变而改变,因自己的得失大喜大悲,凡人也;能随心境而改变环境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圣人也。
先生的故事,终画上了句号,一个完美的句号。
这一生太难,有荆棘,有泥泞,有乌云,有雷电。他选择了以清净之心与时间赛跑,一生不长,吃过苦,受过罪,修过行,他却一直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
他的文笔,能让人在疲惫时,在《愿你回来仍是少年》中寻求安抚;让人在颓废时,在《人间最美是清欢》中得以坚持。梦中的笔,不知拯救了多少内心浮躁之人,又不知温暖了多少人,更不知它有多温柔。
“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
斯人已逝,亦是温柔。
人间至味是清欢,人间至美曰清玄。 ——后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