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言语与象征》第一章语言学习:历史和现代视角(2023.4.19晚上)
通过学习,让我知道:婴儿在1个月的时候就能分辨相似的声音,例如“pa”和“ba”。到2个月的时候,这种分辨率扩展到两个音节,例如“bada”和“bage”。6个月的时候,他们就能够明白声音的意思,不管谁说的话,但在这之前只有在亲近的关系中他们才更容易明白。婴儿在
5个月的时候开始探索自己的发声能力,声带降低疑惑之后,让舌头活动并产生出一些宽波段的声音。7个月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咿呀学语。在儿童1周岁之后,婴儿发出的咿呀声开始练习更复杂的声音波段,后来,他们掌握了要领,逐渐开始学词。到18个月的时候,他们就能每两个小时学会一个新词,并且开始对单词进行配对。等到3岁的时候,他们说的话就比较符合语法了。到3岁半的时候,语言获取的任务就完成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孩子既能懂得基本的语言规则,也能用他们来造句。
大脑的发展在9个月到2岁之间,达到顶峰,9~10个月的时候,大脑的新陈代谢活动达到成年人的水平,大约在4岁时达到顶峰。
儿童所处的情绪环境和文化环境,塑造了他们使用语言的方式。
我们一直认为,刚生下来的婴儿,什么都不知道,他哭闹了,因为忙着手头的事就让他哭一会儿,让他闹一会儿,也不去安慰和应和孩子,等忙完了才去抱孩子。
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知道了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从生下来,甚至在妈妈怀孕期间就应该给予她的,他是能感知到身边人对他的态度,虽然她还不会表达。
当孩子哭闹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的给予回应,或者抱起孩子,给孩子以安慰。嘴里还要说着:妈妈在!/爸爸在!或者奶奶在! 这样孩子才不会感到孤独和无助、甚至无望。
还有就是,孩子们会模仿我们跟他说话的语气,这就是他所处的情绪环境和文化环境,塑造了他们使用语言的方式。那就要求我们做家长的,要学会如何和孩子有效的沟通,而不是一味的吆喝、指责、怒骂。如果我们以吆喝、指责和怒骂来对待孩子,那么,他们也会习得这样和人交流的方式,这肯定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你们就从自我做起,学做智慧的父母,培养智慧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