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逃亡分为五步:第一步,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停止转动,使发动机喷口固定在地球运行的反方向;第二步,全功率开动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第三步,在外太空继续加速,飞向匕邻星;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转,调转发动机方向,开始减速;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这颗恒星的卫星。人们把这五步分别称为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时代I(加速)、流浪时代Ⅱ(减速)、新太阳时代。------整个移民过程将延续两千五百年时间百代人。”
假期没有事,把这本下载了有一段时间的《流浪地球》打开,当时下载的时候以为是《三体》那种型号的,下载了发现并没有几章,是写给孩子们科幻这种类型的,就先放下了,假期里看着网页有相关的新闻,最主要是没有什么有趣的书,天气冷又不想出去借,就打开有一页没有一页的看着,都看了好几页,一直看到这段话了,才似乎明白了那么一点儿,这是要把地球打包打走的节奏吗?还有步骤有计划的。忽然觉得,这真是一本中国的科幻小说啊,货真价实,如假包换,带着地球走,实在是,非常的东方,非常的中国,恐怕全世界也只有中国人会这么想,我们是一个这么恋家的民族。
想到有外国人问过:你们中国人好像都活得很累的,为什么?其实大多数的时候也不为什么,就是事儿太多了。一般情况下,一个西方人,自己的事是属于自己的,父母的事情是属于父母的,兄弟的事情是属于是兄弟的,朋友的事情是属于朋友的。你问一个中国人,你爸妈的事情是不是你的事情,他铁定告诉你是的,如果有人说不是,要分离出去,他会跟你急的。同理,他孩子的事情,他兄弟姐妹的事情,在延伸他朋友的事情,似乎都可以是他的事情。就连我们定义成功都有一个词语“光宗耀祖”,从来不去想遥远的宗祖们连我们是谁都不知道,但我们知道他们,就不能不管不顾,我们活得不累才是奇怪了。
我们总是觉得西方人活得比较轻松,我们就都是很沉重,身上背着很多。一个成年的普通的人,上边背负着年迈的父母,下边带着孩子,整天都是偕老妇幼,整天都是拖儿带女,好像这样就是完整的一个东方人的形象,如果没有羁绊,没有羁绊没有负担反而不太知道玩怎样活着才好。一个中国的姑娘嫁给一个西方人,也并不是去浪漫去享福,最后的结果常常是把人家哪一家子的事情也拖过来,然后自己背在身上。我们的民族好像总是要负重才好前行,我们身上总是要背负什么,轻飘飘的反而可能不太会走。
别的也就算了,来看,我们即便是写科幻这种题材,科幻本来是放飞想象的不是吗?是全世界随便御风飞翔得不是吗?是去苍穹与海底随便旅游得不是吗?是想象长出来轻盈的翅膀,随便非多高飞多远得不是吗?我们的科幻出来,我们的幻想出来,偏偏都似乎嫌平时背得东西还不够,要背负起来更多更重得负担,走前路更远更茫茫的录,是去流浪都背着整个地球家园,我们就连虚无缥缈的想,想到的都是把重担担在身上,我们从来不会去想负担太沉了扔掉把,然后我自己怎样怎样。
看到这篇科幻,其实才看了第一章,也只是创意,却被这个创意吸引,同时觉得从这个创意里看过去,远古的神话和寓言有了传承一样。
盘古为了这片地,就那么托起来了天,万八千年,都不会想个别的法子,找个替代,就那么托着,为这片地撑起来一个空间。
天都塌了,大地也沦陷,苍天倾斜,一点儿也不适合生存,即便是这样的家园,人们不肯离开,做为神的女娲也就不肯丢,不肯带着人另找住处,她选择缝缝补补,然后继续住在这里。
天降洪水,人家西方有诺亚方舟,有一个安全的港湾,我们就没有,想象都没有想象过有这么好的避风港,我们就是大禹治水,水里泥里,把自己累得腿都变形,再把这个九州整整好,继续住在这里。如果再发洪水,那就再继续治理一会,继续住。
外国人总是理解不了愚公移山,他们怎么算都觉得不太合理,成本太高,可能性不太大,但怎么能让他们理解呢?家这个概念在他们的心底和我们的心底不是同一个重量,在他们的心底是一个可以住的地方,而我们,那是家园,是根,里边有先辈有亲人,所以对于我们而言,先决条件就是,那是家,不可以离,不可以动,然后才说怎么办?然后才是那么即便是山,也可以慢慢搬。
就像是中国的人,首先,那是我的父母亲人,是不可以扔下,不可以不管的,然后才是那些事是我的事,然后才是我随便被怎样拖累我认了,然后才是我们活得那么累。
好像我们的大脑一直都是这么轴,做什么事都是这么一根筋,一尺一尺的托起来天,一块石头一块石头的补补好,一步一步的去量九州还趟着水,一块一块的去搬山。总之,这是家园,前提就是不可以离开,没有什么可以商量,即便到了这本科幻小说里说的,连太阳都没有了,那就搬着地球一起去找一个新的地方。一切都显得这么简单,质朴,似乎也说不上聪明,偏偏就是觉得真么做很硬气,很悲壮,很有不离不弃的温暖,很有与你同在的真情。
我们的科幻都可以是神话的传承,怎么看都觉得是一脉相承。这本书本来是写给孩子们看的,属于儿童科幻系列,我们的孩子们从小也是听着愚公移山长大的,如今看科幻了,也是背着地球流浪,我们回头看历史,看比历史更远的神话,不是轻松的,我们瞻望未来,也不准备轻松,我们朝前看,从不曾离开家园,我们瞻望未来,在未来启航也打算把整个家园都带上。如果,那是家园,即便我们计算它的重量,也是为了把它更好的打包放在身上。
看到这个创意,从书页里抬的时候忽然对很多事情觉得释然:累和沉重,似乎是我们这个民族最不怕的东西,不是因为辛苦不辛苦,而是我们对他们感觉更熟悉,人对于自己熟悉的东西一般都不会太害怕,累与沉重与苦难,都伴随我们太久了,就像我们从来不打算把责任卸掉,我们也没有打算远离劳累与沉重。
也许负重才是我们的常态,从普通日常到想象。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前边几千年的历史那么长,那么长的囤积,那么长的苦难,压着也没有什么太大关系。如果有一天去掉了这种重量,我们反而会搞得失重一样。
当我透过这个科幻去看身边平常人的日常生活,看着一个看似单薄女孩通过打工这样朴素的方式撑起来一个家,一个小小的男孩除了读书还要承担起照顾病中父母的责任,一个消瘦的男子几乎被生活压断了脊梁,我在看到他们的时候,会明白我们的科幻是从哪里来的,就是从他们身上,同时我也会对于在沉重里负重前行的人充满希望,没有人会被重量压垮,哪怕背上的是整个地球,路程又是流浪。这只是我看完《流浪地球》第一章想到的,我打开这本书的时候,也并不知道自己会这么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