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工作最大的优势是学生组织比较多,而且人员基数庞大,一些基础性工作可以有人帮忙,认真培养一下,技术性的工作也可以交给学生做。坏处就是“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每过一个学年,学生组织都会换血,大三、大四的一般都会退出,你得重新招录、再次培养。
所以,每年4-9月份,是上一级学生和下一级学生的工作交接时间。简单工作,叮嘱一下,现场示范一下就能完成;复杂工作就得手把手交,带着一起做才能交接。
时间不等人,工作多的时候,人手不够用,对于日常的新闻采写和摄影而言,一些大一的新生在还没有完全熟悉工作的情况下,就硬着头皮上了。看着他们生涩地调着相机和不成熟的稿件,问“之前没有了解过一些基本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答“不知道有这么快,我都还没准备好。”
一句还没准备好,可以减轻大部分因不熟悉工作而造成的错漏和失误的心理负担。可是,就如《饮食男女》里面的那句话“生活不能像做菜一样,把所有材料集中了再下锅”。很多事情,该来的时候还是得来,不由得你有没有准备好。
都是第一次做人,谁都没有练习过。
中午跟Y老师一起吃饭,闲聊中,自然而然聊到情感问题。她说大学毕业之后读研,然后工作,一晃就到了二十七八,如果不是社会压力,她感觉自己真的很小,对于恋爱、结婚根本还没准备好。“现代人读书时间太久,成长时间太长了,晚婚晚恋也很正常。”我一边挑着榨菜肉丝面的肉丝,一边漫不经心地回答。
只是,一句“还没准备好”也许是真的没准备好,也许是对未知生活的恐惧吧。
就像中学时代的每一次期末考试,除了成绩极好和极差的,大部分人在下发试卷的前一秒都还是手不释卷,极差的是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极好的则异常自信,其他的人都在恐惧,希望考试的时间能晚一点再晚一点,好让提前多做几道分析题,多背几个知识点。
考试终究会来的,恐惧也于事无补。没准备好的知识点如果考到了,结果只有丢分。幸运的是,如果这次吸取好好总结经验,下次犯同样错误的几率也许就下了很多了,而如果没有了这次小测验,有些东西可能永远不知道自己掌握的是错误的。
总设计师说“胆子要更大一点,步子要更快一点”何尝不适用于生活和工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马过河》的故事里,想了一百遍河水到底是深是浅,不如自己走一趟。如果恐惧自己会被淹死的话,带个救生圈,穿上救生衣不就好了?
下一次,做一件没把握的事情时,用“我来试试看”也许比“我还没准备好”效果更好些,带着积极的心态去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候,连运气都要好一些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