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弥小木
有一位女孩,20岁的年龄,个子小小的。安静的时候,很安静。闹腾的时候,像极了天真无邪的小女孩。
但,只要她一站上讲台,几句话,就能让场下沸腾。
路上偶遇,可能都不太会注意到的女孩,站在讲台上,却是全场最耀眼的一个。
她是谁?
她是我毕业后,工作的第一家公司的总监。
初到杭州,没有学历,没有经验,没有容貌,连一句普通话都说不利索的女孩,却在几年后,成了一家公司的总监。
十几年前她给我们做内训时的场景,现在依然能想起一些。当时不太明白的那些技巧,在《教学的技术》里解密了。
当然,《教学的技术》不是她写的书,只不过书中提到的有些方法,是当时她有在用的。那些技巧,她大概摸索了很久吧。如果遇到《教学的技术》的作者,她大概能成长地更迅速吧。
《教学的技术》,是给知名企业做内训的著名讲师王永福,分享的有关“教学的技术”。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4347/55583e5661ff9452.jpg)
从具体到理论
《教学的技术》对于教学的分享很真诚。
真诚在手把手地教阅读者,如何成为一名更好的讲师。书中有很详细技巧指导,这些“详细”的内容,让人无限感慨,这些看似“琐碎”的内容,实则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只不过,这些“琐碎”的内容,被大部分忽视了,也有可能是大咖们不愿意分享。
《教学的技术》中有技巧的分享,也有理论的分享。
从书的内容的布局上来看,王永福都花了心思吧。要是一上来就是理论,这本书多半是看不下去。先看阅读者需要的“干货”,再上不可少的理论,这样的策略,也是很为阅读者考虑了。
实战中的教学游戏化
《教学的技术》里有一章节的内容,在讲具体的“教学游戏化”。
什么是“教学游戏化”?书中给的定义是:所谓“教学游戏化”,当然就是把游戏化的元素应用在教学环境上面。
想把“教学游戏化”用好,离不开三个关键点:
• 积分
• 奖励
• 排行榜
看这部分内容时,想起两孩子在学校的日常。老二上一年级,刚入学时,老师就发了一个奖章存折。
孩子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表现获得奖章,集满多少换礼品。老二换过一次,作为班级里第一个集满的人,这样的集章活动他很受用。
除了集奖章,还有各科老师在书本上敲章。能获得章的理由,无非是上课认真、主动答题、答对等等。当然,敲在课本上的章,够一定数量,最终也是为了去老师那换小礼品。
上初中的老大,班级里也有各种集章、集积分的活动。只不过老大的更复杂点,除了各科的、个人的,还有分小组的积分竞赛。
一直觉得老师这样的方法,能让一年级的孩子更快地适应校园新生活。但对于已经上初中的老大,这样的集章活动,总觉得有点小孩子气。
但事实上呢?不管是他们,还是他们的同学,都很热衷于这样的集章、集积分的活动。兑换到的小礼品,大多是零食。(孩子们天天带零食回来,有时候还会分老母亲一点)
这样的集章、积极分活动,真正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在《教学的技术》里,王永福给了一个很容易让人接受的解答:
奖励只是给学员一个参与的理由。
“一个参与的理由”,讲得太好了。如此想想,学校的老师们,绝对是内训讲师们学习的对象。
示范的力量
如果说“教学游戏化”是教学者必备的讲课方式,那么演练法,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技能。
王永福将演练法总结成了pesos口诀,具体来说5个步骤:
• 学习前准备
• 说给你听
• 做给你看
• 让你做做看
• 成效追踪
这样的演练法,本质上可以总结成两个字:示范。
不管你要教的对象是谁,是教孩子一道题,还是教会老人适用智能产品,演练法的5个步骤都是最佳的范本。
但在生活中,大多数的我们,只做了“说给你听、让你做做看”这两个步骤。
“学习前准备”是很少有的,“做给你看”基本上也只是在怎么都教不会的场景下,被迫“做给你看”,“成效追踪”更是偏负面。怎么个负面法?“说那么多遍,你怎么还不会?”“你真的有点笨啊!”
想教会别人一样内容,不管是什么,如果遵照演练法的5步骤,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每一步都重要,每一步都需要学习。
这里值得一说的是,“成效追踪”中的“三明治反馈法”,感谢王永福做了百分百的示范。
什么是“三明治反馈法”?简单来说,就是先说“优点”,再说“改进点”,最后用“优点”做总结。
尤其要注意习惯性用的“但是”,想说的“但是”,换一些词,不仅能让听者舒心,还能让他们听得进去。
牢记这几句替代“但是”的话:
• 如果可以的话
• 下一次如果有机会
• 当然我们也看到
具体如何应用?emm,看王永福的表述吧,《教学的技术》中有近乎保姆级的示范。
掌握演练法,并且应用到生活中,不仅身边的人掌握的技能越来越多,连人际关系都变得和谐很多。
写在结尾的话
在第一家公司上班时,看到台上闪闪发光的她,曾经还萌发过做个内训讲师的想法。终究,停留在了想法上。
但对能站在讲台上,讲得特别好的人,心中总是怀着一份敬佩。由着这份敬佩,打开了这本《教学的技术》。
看完这本《教学的技术》,理解了孩子们学校生活的日常,也学到了演练法的精髓。当然,想要真正掌握,还得多多练习。
对了,昨天把演练法中的“三明治反馈法”,在与老二的沟通过程中实践了一遍,效果真的好。用好了“三明治反馈法”,会少了人与人之间很多的情绪对抗。
感谢《教学的技术》的真诚分享。
Hi~我是弥小木
家有两娃,一儿一女(小学生+初中生)
佛系养娃的沪漂老母亲~
孩子们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挑战课题。
老母亲一边学习怎样当妈,一边保持自我的成长。
分享女孩&男孩养育干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