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善人杜月笙

作者: 丽遥 | 来源:发表于2024-01-07 13:45 被阅读0次

杜月笙看完了,张宏杰的历史真的特别好看,最近在看他的那套《比小说还好看的历史书》,昨天看完了杜月笙这一章,花了大概六七个小时,看完了一个人的一生,让人不生唏嘘。

杜月笙本是上海市郊的一个穷小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双亡,小小年纪就不得不在社会上流浪,看的多了自然就有点想出人头地,那年头社会比较混乱,只要有勇有谋,还是能出头的。

鉴于这个背景,杜月笙就想去上海混,他外祖母苦心为他求了一个上海水果店的工作,去了上海兢兢业业在水果店干了两年。

当时学生运动频发,杜月笙也参与其中,结果被水果店老板扫地出门,理由是怕政府抱负连累。

那时候没了工作就没了营生,杜月笙又开始了流浪,后来被原来水果店里的师兄搭救,这个师兄自己出来单干也开了水果店,杜月笙就在这个水果店里打工。

兢兢业业干了三年,开始沾染上赌博,本来他就是那种喜欢冒险和以小博大的人,只有这样他才有机会翻盘。

结果就是输了钱,把水果店的款项也挪用去赌博,全部输光了,他没脸回水果店,就努力寻人帮忙到了黄金荣家里。

黄金荣当时是大上海数一数二的头面人物,是法租界的巡警头子,掌控着法租界的几大赌场,富得流油,威风凛凛。

杜月笙聪明、世故又勤奋肯干的作风发挥了大作用,终于从一个打杂的无名小子爬到了黄金荣贴身小弟的位置,可是想翻身还是难,毕竟翻身需要大机会。

这个时候他开是注意到黄金荣的老婆,黄金荣的老婆特别厉害,当时帮黄金荣弄到法租界的地皮,做了很多生意,至此才大富大贵。

黄金荣的老婆很看好杜月笙,有意提拔他,可以说是这个人开是了杜月笙的跃迁之路,慢慢的在上海滩有了一席之地。

杜月笙有个总所周知的毛病,有了钱随便什么人,只要人家需要就给,在钱财上特别大方,有时候需要两方为了利益大动干戈,他也愿意出钱帮忙解决,什么大人物有了困难他都愿意帮忙处理,即使目前还看不到任何回报。

受他恩惠的人不计其数,自然这些人成了他的免费广告,他的名声由此越来越大。

他慷慨解囊的习惯,和对人的尊重和重视,让他自然而然成了位高权重的大人物。

而且,他的眼光特别高远,对于一个没什么文化的人来说,很难放弃自己发家又利润超高的赌场和鸦片生意,而他却毅然放弃,进军实业,开了面粉厂、银行等种种实业,开始赚实实在在的钱。

那些放不下赌场和鸦片高利润的人,最后都栽了跟头,而他却越来越兴旺。

北洋政府时期,他帮助北洋政府,国民党来了以后,帮助国民党抗击日本,那些别人看似不可能的事,他样样都能办成。

比如在中日交战的时候,从日本军队手里买来6000套棉服,通过和日本特务机关的接触,救出一干国名党要员。

虽然很多事情,都拿不上台面来说,毕竟有些私底下的手段,不那么光明正大,可是在那样的环境里,连北洋政府和军阀都为了军费贩卖鸦片,有谁还能通过正当手段办成什么事?

后来我党入赶走了国名党,他有两个选择,要么去台湾,要么留在上海,而且双方都在争取他,他怎么做的决定?

他去了香港,如果放在别人,可能会二选一,毕竟这两个都能给他声势财富,选香港,就两不占,什么也得不到,相当于被边缘化了。

去台湾,只有他身边的少部分人能走,到时候我党肯定会清算他在上海的人,留在上海,他就必须加入我党,与他从前支持的国名党斗争,江湖道义让他无论如何不能背信弃义,最终他选择了香港,选择香港就是选择中立,对所有的人都不再有威胁,可他的帝国也从此瓦解。

到香港以后,他已经五十多岁,眼见着从前一起闯江湖的人一个个或死去,或背叛,再也不愿见到这一结果,六十多岁的他病逝香港,死前把所有的借据一把火烧了,他说能还的起的早应该还了,这时候还不还的基本不会还了。

看完杜月笙这一整章,我总结了一下他成功的几大要素:

1·他非常聪明,有能力,智商高,情商高,脾气好

这是他最底层的特质,不然也不会一路飙升的那么快,有了这个特质,再叠加其它资源,才有后来的事情,否则再好的资源,在愚蠢面前,在那个时代都不可能开话结果,哪怕一次两次蒙混过关,十次八次总有失手的时候,一旦失手就会万劫不复。

看到书里经常提到把人扔黄浦江,可见那个时代多么混乱,说不定哪天得罪了哪个人,就只能到黄浦江喂鱼,得多大的聪明和胆识,才能在那个时代从底层爬到山顶。

在赌博和鸦片依然让他财源滚滚的时候,他选择进军实业,虽然也是为了洗白自己,但洗白本身就是一种先见,有些人连这个意识都没有,以至后来结局很惨。

现在有很多人总说没有出路,其实只要好好努力,把自己的脾气收敛一点,基本能有点出息,毕竟在普通人的地板和天花板之间,还有很远的距离,大部人并没有机会到达,在这个范围内努力还是很有空间的。

脾气好这一点,是很多大人物的共性,也可能不是他们本身脾气就好,而是作为一个大人物,不但应该表现得高冷少言寡语,还应该能忍得了受得住,才能在大局中沉得住气,也才能看得清棋局,最后冷静安排出牌破局。否则,一开始就乱了局,就没有然后了。

他的灵活性,如果放在政治正确上,他确实没有

优势,可在当时那个乱世中,那是法宝,只要能解决问题,能保住性命,才能从长计议,否则上来就死了,还有啥以后的故事?

后来他的没落,其实也是时代不同了,社会有了规则,灵活性就不管用了。就像你流浪的时候,随便在哪里睡都行,可一旦你被社会规范起来,你就不能有太多的选择,你还想随处乱搭乱建,就有人来找你了。

2·时代大背景,给了他成功的机会。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就是这个道理,反正乱糟糟的,你只要有能力,什么资源都可以任你调动,就像国名党和日本在中国打的时候,他竟然能让日本军队卖给国名党战时物质,这说起来就好像现在乌克兰和俄罗斯打,乌克兰政府里竟然有人能让俄罗斯官方卖弹药给他们,这是何等通天的本事。

论资排辈那时候也不是没有,可实力摆在面前,用实力说话,让很多辈分很高资历很老的人也不得不拜在杜月笙门下,成了他的门生,为他所用。

3·地利人和是不二法门。

上海是中国最风起云涌的地方,多少实力人物,在上海齐聚各竞风流,有了这个大舞台,杜月笙才能聚拢人才,才能施展他的高情商。

我认为是最重要的,他身边积累了多少有才能有智慧的人,包括国名党的二把手戴笠,也是他最好的兄弟,更不要说其它那些不得不依附他的人,走近他又被他一顿笼络,少有人能不为他效力的。

一个人就是一张关系网,千万个人就是千万张关系网,在上海即将陷落日本的时刻,他的关系网简直有通天的本事,为了救自己兄弟,可以直接打电话让戴笠下命令,还能让宋子文亲自送到他手中,简直让人不敢想。

以至于后来人们提到他的康概大义,人人都觉得他是个深明大义的人,得到了很多人的赞颂。

总之,杜月笙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叠加他自己的聪明努力得来的,对我们也有很多启发,有时间还可以看一下这一篇,写的特别好。

相关文章

  • 【大善人】

    我小时候很爱听白话,常到邻居五爷爷(与我爷同辈,已故四十多年了)家中听他讲故事,有一次他讲到了我们村有一个大善人,...

  • 大善人

    秋风瑟瑟,月光如水。 他是大恶人,没人比他恶。 因为,他杀了一个人,皇帝。 弑君者,罪当诛! 他没有跑,而是站...

  • 大善人

    大善人姓马,名守义,何许人也?何方人士?谁也不知,谁也不晓。不过若是你在吴镇若是遇到什么难处,去找马大善人准...

  • 这一章太重要了,老子是在教我们如何成功

    “智慧”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故善人者,不善人...

  • 【一个也不能少】的胸怀(1)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 “一个也不能少”的胸怀 摘自雪煮《道德经》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所以...

  • 善待他人

    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善人者,不善...

  •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者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者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 徐大善人

    徐芳说是我们镇上出了名的大善人。曾经有一段时间,朋友圈,贴吧,QQ群几乎都被她做义工,给偏远贫穷地方募捐的爱心公益...

  • 我翻译的《道德经》第二十七章(3)

    原文: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译文: 所以善人可以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善人杜月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pvg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