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的家长会上有一道问卷调查的题目这样说:基于孩子的现状,如果给孩子设定一个跳一跳可以够得到的目标,你会选择哪一个。先来看看家长们的选项:
![](https://img.haomeiwen.com/i17053262/1f8e974b40e3f96c.jpg)
看到家长们的选项是不是让人很欣慰?倘若学生们真能达到这个目标,真是做梦都要笑醒了。为什么?因为学生们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7053262/3e420363557e8be6.jpg)
首先,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进步,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毕竟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时,又有深深的担忧,家长们有很多并不能正视自己孩子和自己家庭的现状。他们也许认为,学习就是像干体力活儿,你使使劲儿就能把活儿干完。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养成现如今的这些习惯,一定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比如今天中午的政治背诵,周六晚上已经让政治课代表专门把背诵内容发到群里了。孩子们的书上老师也带着圈画了重点,就三句话,全班能熟练背诵的不超过10个人。我说很悲哀,有能力方面的问题,更多的是态度问题。家长们都说老师说一句顶家长说十句,但是放到十班这群孩子身上,你问十句不见得有人搭理你。你直接点名提醒某位同学,他油滑的像泥鳅,跟说的不是他一样。
今天的班会课跟孩子们强调了三个问题:
1.背诵。
每天晚上睡觉前拿出10~20分钟,把当日或第二天需要背诵的内容熟练背诵。第二天到校后,利用早自习前的十几分钟再次巩固。反复刻意练习一定会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毅力,也是家长的定力。
2.有计划的记作业、做事情。
班级群里正好有家长问作业,崔兰泽和曹若萱热情回复,发出了图片。两个孩子的班会听得认真,执行力强,让人有些欣慰。虽然家长会上和家长们探讨过,但是我还是和学生们亲自要求一下比较好。把小小的作业记录本,转变为一个目标计划本,有心的孩子肯定会有收获。
![](https://img.haomeiwen.com/i17053262/07059fd0cbbceafe.jpg)
3.装书包
学生们需要把作业按“语数外政史地生”的顺序放好,到校后第一时间把作业放到桌面上再去干值日、做事情。装书包,天天都在做,看似简单却体现了孩子做事情的条理性。怎样整理书包?从梳理作业开始,书包里的课本、练习册、练习本都按这样的顺序放,无论找什么,不都是手到擒来吗?
同事的儿子考到了中科大,他最好的习惯之一就是做事调理。你看一眼他的书包、他的笔袋,看一看他的书桌,你就知道人家为什么做事有条理了。
一个好的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有人说:“人生不过是无数习惯的总和。”实际上,我们每天做事情有至少40%的行为,并不是大脑深思熟虑的结果,而是不知不觉之间,被我们的习惯支配的。
一切“后果”皆有“前因”,倘若想收获最后还不错的“果”,我们就需要真真正正做出一些努力和改变。否则开头家长们的目标不过是空想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