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读《海上扁舟》

作者: 张邕恺 | 来源:发表于2020-03-16 22:07 被阅读0次

     

    01

    史蒂芬·克莱恩被认为是美国著名的作家,自然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红色英勇勋章》是他的代表作品。克莱恩的一生非常短暂,但他从小聪明过人,少年时便发表过作品(《Uncle Jake and the Bell Handle》,1885年14岁时)。

    《海上扁舟》通常被文学评论家认为是克莱恩最优秀的短篇作品,作品记录了4位逃生者在面对大海的威胁时,努力求生最后获救的故事。有称赞其文字描写功底的;有对他在作品中人物心理描写精彩纷呈表达敬意的;有认为克莱恩思考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有觉得作品代表了作者对人和命运问题思考的;还有一些人感动于作品中人物坚持不懈、面对生死无惧拼搏的。

    以上这些解读,都可以认为是一种“解读的标准”,就像休谟《论趣味的标准》中所说的,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认同、喜爱的程度也随着文化、环境、经历、学识等有着不一样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个人对本文的理解,更多的从历史背景的角度来理解作品

    02

    《海上扁舟》故事的原型,是1896年克莱恩随海军准将号军舰前往古巴采访过程中发生的真实海难事故写就的。1896年,美西战争爆发前,美国策划在古巴、菲律宾等地彻底击败当时的海上霸主西班牙帝国,海军准将号军舰,携带着大量的武器前往古巴支援当地的武装对抗西班牙殖民者,在佛罗里达附近海域遇难沉没。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最终美国击败日薄西山的西班牙帝国,取得了重大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利益。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同时代的一些思潮变化。

    一是工业革命的爆发,为世界带来的重大的变化,一方面引起来技术、效率、生产的革命,另一方面也在颠覆旧的格局,从贫民生活到富人结构,从国家地位到思潮变化。

    一是达尔文的自然进化、天演选择的理论逐渐被西方世界熟悉和接受,达尔文主义后来演化的极致则是日耳曼民族在二战期间对世界其他民族的重大迫害。

    一是在美国本土兴起的“天定命运论”(Manifest Destiny)。该理论的著名警句——天命昭昭,被现代人解读为美国人对外扩张的一种政治辩解。有人认为最早出现该句句子是在1845年纽约市记者约翰·欧苏利文的《民主评论》杂志,其中呼吁美国兼并德克萨斯共和国,并在不久之后兼并成功。

    他原意可能并非“巧取豪夺”,而是指扩张的趋势是天命一般的不可逆转,但这种极具煽动性的词汇迅速成为主流的思想,纵使有人反对(众议员罗伯·查尔斯·温梭普Robert Charles

      Winthrop),却无法阻挡种族优越的观念迅速发展,许多美国人认为扩张,是上帝给美国人的使命。

    今天的美国有色人种种族歧视问题,是不是受到这个思潮的影响而爆发成为历史难题,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世界的变化,影响着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和他的思想。

    03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随着法国对普鲁士战争的失败而引爆的法国大革命,使得文艺复兴以来主导欧洲文学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遇到了挑战,法国人孔德率先提出的实证主义,与现实主义融合,逐渐演变成为自然主义,并传播到了欧洲、美洲。

    自然主义,着重对生活的记录和展示,企图以生物学、遗传学的规律来解释人和社会,这与当时达尔文观点的影响力以及美国“天定命运论”都有着千丝万缕的思想联系。

    所以,对于上文所说的诸观点中,最不符合原作者意图的是作品中人物与自然抗争,最后赢得生存的解读。

    但有一点让人颇为费解的是:克莱恩并没有经历过那场海难沉船,而是按照想象,还原了现场的一切。因为这不符合自然主义记录生活、展示一切的原理。

    04

    过度解读文学作品,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2 读《海上扁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bxae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