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朗读教学需要我们做什么

朗读教学需要我们做什么

作者: 慧言悟语 | 来源:发表于2020-10-19 22:39 被阅读0次

                      李慧香

            吕娟老师对朗读教学深有研究,听她的专题讲座《朗读教学与评价》,有沉甸甸的收获,更有美美的享受。

            吕老师首先重点辨析了朗读、朗诵、吟诵与诵读几个概念的区别,又结合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对重音、停连、声韵、语气、节奏与感情基调等内容进行了针对性指导。在“朗读活动设计”环节,分析了朗读活动中读标点、读悬念、读变化、读人物、读反复、读出年龄、分一分与变一变等八个方面。最后在“朗读活动评价”环节,从评价的对象、角度、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具体指导。一边佩服她对阅读教学研究之精之深之透,一边反思自己的朗读教学,觉得平时做得远远不够。

            语文教学,“读”占鳌头。课标上这样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等。

            要达到这个标高,教师自己必须首先把文章读好。梳理自己平时的做法,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裸读,读通。

            每教学一篇新课文,我总是先默读一遍,初步了解文章大意,随手圈画生字词与精彩句。再大声朗读一边,朗读过程中,凡是拿不准的东西一定要弄明白,比如拿不准的字音,一定要查字典或搜百度百科,注上拼音,或旁批释义。知识性的东西不能有半点含糊,学生可以原谅一个老师的严厉刻板,却不能原谅老师出现知识性错误。扫除文字障碍之后,文章就可以读通,读顺。

                  听读,读熟。

            课文读一两遍,便能感知文章内容。读三四遍,是为了熟练,在课堂上不出一点差错。有些文章,我喜欢便做饭边听音频中的名家朗诵,边听边用心揣摩课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听读中,把握感情基调,丰富个人情感,完成与文中所蕴含感情的对接。

            对于抒情性强的文章,一般要朗读四五遍,如《雪》《秋天的怀念》《土地的誓言》等,一直读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

              范读,读活。

            统编教材中所选的都是经典文章,作者死了,文本死了,读者还活着,我们还活着,所以我们要用自己的理解调度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声音诠释作者的情感,从而赋予作品以生命。

          《最后一课》《大堰河,我的保姆》《项脊轩志》《陈情表》《祭十二郎文》等,读来不觉潸然泪下;《安塞腰鼓》《黄河颂》等读来令人激情澎湃,《三峡》《与朱元思书》之类的文章读来如临其境。

            从毕业至今,近三十年,我一直喜欢范读。范读,使文字有了温度与情味,使学生的情感很快与作品对接,使课堂成为一个情意浓浓的场。老师朗读水平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自然会高,有的学生朗读水平甚至超过老师,师生朗读精彩的课堂,必然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富有情趣的课堂。

            如蔡芸芝先生朗读诗歌的感染力,她爱读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学生读诗,作家魏巍从小爱上文学并走上文学创作之路,无不与蔡云芝先生的朗读教学有关。我的老师李松林喜欢范读课文,几乎每节课都给我们范读,他范读诗歌,似乎每一首诗歌都是他创作的一样,他教散文,似乎他就是作者,他很容易就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一起体验喜怒哀乐,一起经历悲欢离合,使我们很快就陶醉在诗歌的王国或散文的世界。下课铃打响,我们还不愿下课。

          备好朗读,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半。指导好朗读,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朗读显于外,功夫隐于内”,要想进行好朗读教学,必须加强朗读实践,提高自身朗读的内功。

                          2020.10.17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朗读教学需要我们做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bzlm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