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崧舟老师直播课《今天我们如何教朗读》有感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作用不胜枚举,朗读教学的重要地位也是不可撼动的。新课标中每个学段对朗读也都有具体的要求。可是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朗读教学呢?3月19日名师王崧舟老师的直播课《今天我们如何教朗读》,可谓是为语文教师们打开了一扇清晰可见的窗。王老师对朗读执着的热爱和对朗读教学的长期实践和深刻体悟,让我受益匪浅。
王老师的直播课从朗读教学的目的、原理和策略三个方面一一展开,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
第一,关于“朗读目的”
“激活朗读意愿”、“强化朗读体验”、“习得朗读技巧”、“确证朗读主体”,这些都是朗读的目的,更是朗读教学的目的,然而哪一点才是最重要的呢?王崧舟老师抛出思考题,对于朗读,究竟是为读而读还是为人而读?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王老师播放了作家麦家在央视《朗读者》节目里为儿子读信的视频。这个期节目我之前也看过,麦家的普通话不太标准,朗读时也没有什么抑扬顿挫,甚至有个别字读错。可是他平淡的朗读特别打动人心,记得我在看这期节目时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王老师也提醒我们注意,虽然所有的课文都要求学生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可是当朗读者倾注自己全部的情感去表达他对文字的理解和感悟时,那一刻普通话是否特别标准、音色是否动听、朗读是否特别流利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这并不是说要抛弃普通话、抛弃“正确、流利”,而是相较于技巧,情感才是朗读教学的核心灵魂,而情感需要真正用心的“朗读者”去诠释,所以朗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是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朗读主体——朗读者,朗读是基于人、通过人、为了人的,因此朗读教学不是为了教朗读,而是通过朗读教人。
第二,关于“朗读策略”
“备课必须有朗读内容”、 “注意不同文体朗读基调不同”、“朗读教学不能独立存在,要融合到阅读中”,这些都是朗读教学的策略,然而“教师的示范”才是最基本的策略,因为范读是朗读教学中任何指导方法都无法取代的。我的经验是,范读能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欣赏水平。好的范读,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美的熏陶。
王老师在直播时播放了他朗读《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音频,相信所有听课老师和我一样都沉浸在他荡气回肠的朗读中。在他的朗读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赤壁之战的激烈,看到了雄姿英发的周瑜,看到了站在历史遗迹前慷慨赋诗的苏东坡,不由得在王老师读完后也沉吟起来,他已将屏幕前的“学生”引领到用声音诉说文字的世界里,我想这就是教师范读的魅力!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是朗读最真实的写照,倘若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则可以让学生观其人,闻其声,悟其情,可以使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调、情感直接感悟文章。
和王老师一样,我也特别喜欢朗读,尽管自己的嗓音条件并不好,但丝毫不影响我朗读。早读时为学生领读,课堂上给学生范读、和学生接读,训练演讲时指导读……甚至偶尔会“喧宾夺主”,自己沉浸在朗读的世界里而忘了学生,朗读完毕学生们也会很配合地能给予掌声,等他们再朗读时明显会模仿我的语气,几年下来,我们班的朗读水平还是很不错的。
所以,只有教师当好“朗读者”,才可以在孩子们面前说:“想读好吗?那就跟老师一起来。” 同时也要注意,教师范读更要让学生参与进来;教师范读时,学生可以是静静地聆听;可以是边听边看课本;可以是轻声伴读;也可以是逐句跟读。必要时也可以让学生代替教师范读,但时机与次数要把握好,不能过多。
正如王崧舟老师最后总结的,“朗读是一种有目的的有声语言表达活动,是一种语言、形象和意蕴地再创造活动。”所以,朗读不是简单的转化,朗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朗读者。希望今后我和我的每个学生都能做真正的“朗读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