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谈写作读书
读冯杰《泥花散帖》| 画得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文

读冯杰《泥花散帖》| 画得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文

作者: 握瑜 | 来源:发表于2019-01-20 22:55 被阅读384次

    早上醒得早,随手翻来开一本不知何时加入书架的小书,《泥花散帖》。读了几篇,天快亮时,又合眼睡了一会儿。

    读冯杰《泥花散帖》| 画得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文

    再醒来,已快六点,抓紧起床、收拾、吃早点、退房,去高铁站乘车。正是早高峰,途中还几次遇到施工的堵点,难免让人心烦意乱,好在及时赶到。

    一番快节奏之后,终于在座位上安顿下来,又下意识地翻到早上将书合起的地方。

    没想到,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在注意力已被肢解地七零八落的时代,一本并没有离奇情节的散文集竟然吸引我一篇篇读下去。几个小时的旅程都没来得及感觉烦躁难熬,在到达终点之前就已经读完整本书。

    已有多久没有在一天之内读完一本书了呀?虽然使劲回想,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特别是习惯读电子书之后,虽然的确方便,但缺点也很明显,容易让人分神,经常是书还没读几页,就开始“批阅”朋友圈,浏览购物网站,在各个群里翻一下……

    注意到这一点之后,我才对这本书的作者发生兴趣。

    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我之前几乎没有从听说过冯杰的名字,并不知道他既是一个画家,又是一个作家,而且还是在台湾更有名的内地作家。他的文章曾在台湾数次获奖,从本书的《跋》中得知,《泥花散帖》最早也是先在台湾出版。

    因为我并不懂画,所以这本书虽然有作者的几十幅亲笔画的插图,但最吸引我的还是作者的文字和文字背后的深情。

    在《母亲常做的九种面食》里提到一种类似面片或面叶的面食“甜豆畦”——这种面食我母亲做得最好,平朴、简单,没有特色。第一次读到这里还以为作者写错了,因为,一般来说,饭做的好,当然是能做出他人没有的特色。做的好,却没有特色,不矛盾吗?再看两遍,才发现原来是自己错了。让我们每个人念念不忘的“妈妈的味道”其实正是家常的味道,那是一种熨贴、熟悉,舒服的感觉,而不是像那些新开张的馆子急于调动各种元素用来轰炸你的味蕾。

    他的文字又何尝不是这样,节制而内敛,却更能让人回味。

    在《花逝》中,作者说非典期间他买了一株金银花回家,之后母亲经常“坐在院子里,理叶、掐花、修枝,装满一院子的浓馥花香”,理、掐、修,简单的三个动词,就写出了母亲对花的喜爱和精心周到的照料。而母亲去世那一年,“那一棵金银花树竟也悄然枯死了”,不禁令人唏嘘。不同于俗话所说的“草木无情”,在作者的笔下,一草一木都富有灵性。其实,人有情,草木才有情。

    读冯杰《泥花散帖》| 画得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文

    作者经常提到自己长大和生活的北中原,应该离我的老家还很远,但是他的用词竟也能经常唤醒我尘封已久的记忆。对于方言的运用,作者并不刻意回避,因为有时候在普通话里找不到准确的替代。这样的写法反而让我们领略到汉语的丰富和多样性。

    他说,我母亲一直称辣椒为“秦椒”,并对“秦椒”一次做了一番诗意的联想阐述。而在我们的方言里也有一同样的说法,只是因为不知道是怎样的写法,担心别人听不懂,慢慢地,很多人都改叫“辣椒”了。大概很多方言就是这么消失的,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当然,身为画家,冯杰的文字从不缺少画面感,例如他的故乡盛产菖蒲,有一次他把采割来的菖蒲晾干后插到瓶子里,“暗夜的月光里,它们像擎起一丛一丛的红烛,点燃月光”。

    读冯杰《泥花散帖》| 画得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文

    写到这里,忽然想到,很多画家同时也是作家,比如丰子恺,黄永玉……

    而我的朋友里也不乏画好文也好的极富才情的女子,比如华枝春满、七彩澜蓝、雷佳佳、山上有云、朴朴浅影、语航……

    我想,画画和写作,都是想通的吧,两者都需要细致的观察,敏感的内心,以及也想要表达和诉说的欲望吧。


    附朋友的习作:

    华枝春满作 七彩澜蓝作 雷佳佳作 山上有云作 语航作 朴朴浅影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冯杰《泥花散帖》| 画得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af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