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说,作者最初的本心,或许只是一时意动情起,霎那间的灵感涌动,至于读者和评论家品出的种种人间大义,恩怨情仇,千人有千种说法,甚至有些作者看了,都瞠目结舌,原来自己的作品竟可这样解读。电影电视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阅读只是阅读,观影观剧只是观,只是纯粹的一场心灵的出走,短暂的休憩,生活会不会简单很多?
想要简单,其实也是一种懒,少做少动少思考,随着心意,慢慢生活。
阅读只是阅读,那是休闲娱乐,身心的暂时放松。
想要在大阅读中(包括看剧看电影等等)获得成长,还是需要花费心力勤思勤写会运用。
这几天在读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的《牡丹亭》,阎连科的《速求共眠》,莫言的《用耳朵阅读》,还有星云大师的《即心即佛》。
想要逐字逐句体会文字的妙意,便拿起《牡丹亭》读一读。《牡丹亭》可以说是明传奇的最高峰,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百转千回,荡人心魄。
做着家务,练字时,便用平板打开微信读书,把字调到最大号,再用语音模式,一心二用的听《即心即佛》。心境竟无比平和,像在幽静的寺庙中听到佛曲和悠扬的古钟声,心绪刹那间得到极大的抚慰。狭隘的小我离身,拿得起放得下的宽广瞬间附体,那种感觉很奇妙,很舒心。阅读听书,此时,仿佛是在修炼。
莫言的书,拿来很多次,也半途而废很多次,像《丰乳肥臀》《檀香刑》等等读起来太难受了。读着《用耳朵阅读》,才知晓,原来很多人读莫言的小说,心都很难受。很多故事作者当初写的时候,并没有想很多,但是随着往下深入写,作者的人生经历,时代背景,不由自主,作品就变得沉重,人物便变得复杂多面,有些情节便现实而残忍,读起来感觉便难受起来了。
用简单的心读莫言的故事,不要有强烈的代入感,或者会轻松一点。
第一次读阎连科的书,春节了,大家走亲访友比较忙,群主安排了简单的中篇共读《速求共眠》。
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
讲一个二三十年前的旧故事,找一帮名导演名作家编剧,再扯上现如今那故事的种种出人意料得发展,拍一部掀起滔天巨浪的高票房电影,名利双收。
书里用了真名,作者讲自己,怎么污蔑往黑里描,都不过分,自己嘛难道还能追究自己啥责任?但他写别的导演作家,嘿嘿,关系如果不是真的铁,哪敢那样写。
有些人是天生的写作者,拿起一本别人书,瞄上几眼,哦,原来如此,把书一扔,文思泉涌,过去的未来的现实的想象的素材,全向自己飞奔而来。
真是羡慕,我竟连读都只是一知半解,写就更是脑中枯竭。
只剩读了个寂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