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学生是不是也是这样?每位学生的思维都不是个人的,而是集体的,受集体思维的影响,受自己以前经历的影响。郝老师所说一堂好课的标准就是看有没有引起认知冲突,就是让学生经过一节课的思索去打破每位学生自己原本的思维假定而重新获得真知。
前几天二年级数学讲连乘、连除以及乘除混合运算。因为有之前连加连减的运算基础,上课伊始,我先给同学们展示出一道连乘算式,我问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时,所有同学异口同声说:“从左到右”,我接着问:“为什么?无一人作答。”我又接着问:“从右往左可以吗?”问题一经抛出引发学生思考,孩子们经过运算,立即也发出质疑声:“好像从右到左也可以哦!”当时我没有着急发表结论,而是设置悬念“要想知道到底运算顺序如何,还需看后续题目”。到了连除算式时18÷2÷9,马上就有眼尖同学指出从右往左不行,2不能除以9。有了两次的对比,有了认知的冲突,让每个孩子打破自己原本的思维假定:遇见算式都是从左往右计算。这个时候我们再引出运算顺序:从左往右。这样的话是不是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印象更深刻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