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二十七堂课:贞观政要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二十七堂课:贞观政要

作者: 彭信之管理识堂 | 来源:发表于2019-04-09 07:45 被阅读0次

阅读:

过多考虑人的短处,会影响组织实现自己的目标。组织是一种特殊的手段,它既可以使人的长处得到发挥,又可以使人的短处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能力特别强的人既不需要组织,也不想受组织的束缚,他们觉得自己一个人干最好。但我们绝大多数人,只是具有若干长处,何况我们还有缺点。人际关系专家们有一名俗语:“你要雇佣一个人的双手,就要雇佣他整个的人。”同样的道理,一个人不可能只有长处,必然也有短处。(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1967年,第4章:用人之长)

解读:

谈到用人之长,唐太宗李世民可谓是人君的典范,他在选拨人才的时候,从来不论门第,不论新故,不论华夷,不论士庶,而是要看其品行才学是否出众,有没有一技之长,即所谓“博访英贤,搜扬侧陋。不以卑而不用,不以辱而不尊”(《帝范》)

在“门第”方面,无论是像长孙无忌、高士廉、杜如晦等出身高门世族的,还是像房玄龄、张亮、候君集、马周等出身寒门庶族的,李世民都对他们一视同仁。在“新故”方面,魏徵、韦挺等人都是典型的太子集团,曾是李世民的头号政敌,可后来却成为他的股肱重臣,这一点很像是管仲的经历。反而是一些秦王府的故旧,由于才学不足,能力有限,李世民没有重用他们。在“异族”方面,李世民也根本没有“华夷之防”的狭隘观念,而是以“天下一家,不贱夷狄”的恢宏胸襟,大胆擢用了一批勇猛善战的异族将领。如突厥王子阿史那社尔、突厥酋长执失思力、铁勒族酋长契苾何力等人,都被李世民委以重任,为大唐王朝的开疆拓土,立下了赫赫战功。

比如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十二月,李世民就举办了一场宴会,邀请了当时政事堂的所有宰相出席。酒过三巡之后,李世民忽然用一种闲聊天的口吻对侍中王珪说:“爱卿见识深远,而且口才又好,现在就请你从房玄龄开始,对在座诸位一一评鉴,最后也谈谈你自己,看看你的才能跟他们比起来如何?”

王珪略微沉吟,而后环视众人,有条不紊地说:“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房玄龄;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撰写诏书和奏报事务,详明而公允,臣不如温彦博;处理繁杂和紧急之务,妥当而周到,臣不如戴胄;耻君不及尧舜,以谏争为己任,臣不如魏徵;至于激浊扬清、嫉恶好善,微臣与在座诸位比起来,也算是略有所长。”

李世民听得频频点头,深以为然。众人也大为叹服,承认王珪确实都说到点子上了。

实际上,李世民的这种做法就是今天管理学中所谓的“人才测评”。要做到“用人如器”,首先当然要知道每个人是什么“器”。而李世民自己就是人才测评的顶尖高手,对于部属们的优劣长短,他几乎可以说是洞若观火、了如指掌。

贞观末年,有一次在朝会上,李世民就从长孙无忌开始,把面前的这些宰执重臣挨个评价了一遍:“长孙无忌为人善避嫌疑,应对敏捷,比之古代贤者也毫不逊色,然而统兵作战,却非其所长。高士廉涉猎古今,心术聪悟,面临危难不改气节,为官亦不私结朋党,唯独缺少的是耿直规谏、忠直进言。唐俭言辞漂亮流利,性情平和,善解人意,觥筹交错之间,言语更是滔滔不绝,可惜跟随朕整整三十载,却无一言论及国家得失。杨师道性行纯善,品德无可指摘,但是为人怯懦,难当大任,无论事务缓急,皆不得力。岑文本品性敦厚,文章是其所长,可是惯于引经据典,有时未免脱离实际……”

接下来李世民又一一评价了刘洎、马周、褚遂良等人,虽然总的来说口气还算温和委婉,但是所说的内容却都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正是因为具有这种犀利的眼光和洞察一切的能力,李世民才能“弃其所短,取其所长”,并且建立起一套“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进而打造出一支各具所长、优势互补的高绩效团队。

在晚年所著的《帝范》中,李世民就对这种“用人如器”的管理思想作出了极为精辟的阐述。千载之下读之,字里行间犹然闪烁着发人深省的智慧光芒:

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栱角。无曲直长短,各有所施。明主之任人,亦由是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不以一恶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割政分机,尽其所有。……今人智有短长,能有巨细。或蕴百而尚少,或统一而为多。有轻才者,不可委以重任;有小力者,不可赖以成职。委任责成,不劳而化,此设官之当也。……君人御下,统极理时,独运方寸之心,以括九区之内,不资众力何以成功?必须明职审贤,择材分禄。

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正是组织存在的唯一目的。

思考:

在我们的组织中,每个人长处是什么?请尝试一一说明。

他们的长处是否具有生产力?您是怎么知道的?

要让长处具有生产力,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组织与个人的关系?

相关文章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二十七堂课:贞观政要

    阅读: 过多考虑人的短处,会影响组织实现自己的目标。组织是一种特殊的手段,它既可以使人的长处得到发挥,又可以使人的...

  • 贞观政要

    读《贞观政要》有感 近日观《贞观政要》,读到一句话“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焉用彼相?”意思是说在遇到危险事不去扶持...

  • 谈《贞观政要》

    打我记事起我就爱好读书,家中父亲书橱里的哲学、诗歌、历史、小说、国学等各类书籍我都如获珍宝,一一把玩,爱不释手。虽...

  • 《贞观政要》摘句

    1、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2、求木之长者,比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比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

  • 《贞观政要》笔记

    《卷一·求谏第二四》 ①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 ②君暗臣谀,危亡不远。 朕今志在君臣上下,各尽至...

  • 《贞观政要》笔记

    《卷一•君道第一》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

  • «贞观政要»笔记

    ①众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②备预不虞,为国常道。 ③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 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

  • 从帝王教科书《贞观政要》谈起

    从帝王教科书《贞观政要》谈起 《贞观政要》是一部记录唐太宗君臣对话的政论性史籍,凝聚了太宗治国的理念与智慧,是古今...

  • 《贞观政要》读书分享第三十天

    《贞观政要》,唐代吴兢的作品,是一本政论类史书。 《贞观政要》主要内容记载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一些政治、经济上...

  • 读《贞观政要》有感

    近日观《贞观政要》,读到一句话“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焉用彼相?”意思是说在遇到危险事不去扶持,将要摔倒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二十七堂课:贞观政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dv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