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油诗是一种专用俚语写成并故作打诨诙谐的诗体,滑稽幽默通俗,有时暗含讥讽,喻世道不平。但这类诗多用于游戏或玩笑场合,其名称源自唐代以作此类诗著名的张打油。据宋钱易《南部新书》载:“有胡竹饺、张打油二人皆能为诗。”明杨慎《升庵诗话·十一覆窠俳体打油钉饺》录张打油《雪》诗云: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此诗虽无一雪字,但对雪景刻划贴切、逼真,近景、远景、动物、静物都写到了。最后 一句中 的“肿”字,极为形象,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常为后人所称道。在正统诗词兴盛的年代,这种诗因用字粗俗,又不讲平仄对仗,难登大雅之堂,却在民间一直流行不衰。《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帘卷水西楼,一曲新腔唱打油”。
历来关于打油诗的趣话很多。传李白登黄鹤楼,见崔颢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惊奇不已,钦服而不敢作。消息流传开来,被人们引为趣谈。后来有一位禅僧引用这件事作了一首打油诗:
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脑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出,崔颢题诗在上头。
张打油除了那首颇有名气的雪诗外,人们尚传有他的许多笑话。
某年冬日,一高官祭祖,初入大殿,便看见粉刷雪白的墙壁上题了一首诗:
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
使扫帚的使扫帝,使锹的使锹。
官爷看罢大怒,命把写诗的人抓了来。那人便是张打油。他上前一揖,不紧不慢地说:“大人,我张打油确爱诌几句歪诗,但本事再不济,也不会写出这类诗来嘛。不信,小的情愿面试。”大人听他口气不小,便决定试他一下,恰逢那时安禄山兵困南阳郡,就以此为题,要张打油作诗。张打油脱口便吟:“百万贼兵困南阳”,那位大人听了颔首赞许,道起句不同寻常。张打油微微一笑,再吟:“也无援救也无粮”。大人摸着胡须说:“差强人意,再念。”张打油马上一气呵成了后两句:“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 哭 娘 的 哭娘。”这几句,与在庙堂所见如出一辙,惹得哄堂大笑。那官爷也随即将张打油无罪释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