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化趣谈——打油诗

文化趣谈——打油诗

作者: 世界文化艺术博览 | 来源:发表于2022-06-09 01:00 被阅读0次

      打油诗是一种专用俚语写成并故作打诨诙谐的诗体,滑稽幽默通俗,有时暗含讥讽,喻世道不平。但这类诗多用于游戏或玩笑场合,其名称源自唐代以作此类诗著名的张打油。据宋钱易《南部新书》载:“有胡竹饺、张打油二人皆能为诗。”明杨慎《升庵诗话·十一覆窠俳体打油钉饺》录张打油《雪》诗云: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此诗虽无一雪字,但对雪景刻划贴切、逼真,近景、远景、动物、静物都写到了。最后 一句中 的“肿”字,极为形象,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常为后人所称道。在正统诗词兴盛的年代,这种诗因用字粗俗,又不讲平仄对仗,难登大雅之堂,却在民间一直流行不衰。《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帘卷水西楼,一曲新腔唱打油”。

        历来关于打油诗的趣话很多。传李白登黄鹤楼,见崔颢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惊奇不已,钦服而不敢作。消息流传开来,被人们引为趣谈。后来有一位禅僧引用这件事作了一首打油诗:

      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脑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出,崔颢题诗在上头。

        张打油除了那首颇有名气的雪诗外,人们尚传有他的许多笑话。

        某年冬日,一高官祭祖,初入大殿,便看见粉刷雪白的墙壁上题了一首诗:

        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

        使扫帚的使扫帝,使锹的使锹。

      官爷看罢大怒,命把写诗的人抓了来。那人便是张打油。他上前一揖,不紧不慢地说:“大人,我张打油确爱诌几句歪诗,但本事再不济,也不会写出这类诗来嘛。不信,小的情愿面试。”大人听他口气不小,便决定试他一下,恰逢那时安禄山兵困南阳郡,就以此为题,要张打油作诗。张打油脱口便吟:“百万贼兵困南阳”,那位大人听了颔首赞许,道起句不同寻常。张打油微微一笑,再吟:“也无援救也无粮”。大人摸着胡须说:“差强人意,再念。”张打油马上一气呵成了后两句:“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 哭 娘 的 哭娘。”这几句,与在庙堂所见如出一辙,惹得哄堂大笑。那官爷也随即将张打油无罪释放。

相关文章

  • 文化趣谈——打油诗

    打油诗是一种专用俚语写成并故作打诨诙谐的诗体,滑稽幽默通俗,有时暗含讥讽,喻世道不平。但这类诗多用于游戏或...

  • 文化趣谈

    文化国界 北岛是为数不多的还活着的真正的诗人,现于香港大学任教。似乎存在感很低,要不是因为那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

  • 文化趣谈——“座右铭”

    座右铭,就是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用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很多人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

  • 文化趣谈——下榻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报道:“访问我国的某某贵宾,下榻某某饭店。”其中的下榻一词是住宿之意。为什么住宿叫下榻...

  • 文化趣谈——断肠

    东晋桓温,率军入四川,经过三峡时,部队中有人捕获一只小猿并带到船上。这小猿的“母亲”在岸上一边追着行船一边...

  • 文化趣谈——辫子

    清兵人关后,清朝政府强令全国男子剃发蓄辫。顺治3年(公元1645年)8月,清世祖福临颁诏天下:自诏告天下1...

  • 趣谈“抢”文化

    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现在的全球霸主美丽国,以其先进的生产力资源,杠着号称也是最先进的民主大旗,傲视全球。不可否认,...

  • 文化趣谈——泰山

    古代帝王有祭天地的礼俗。祭天就是祭北斗星,祭地就是祭泰山。 唐玄宗有次祭泰山,张说(yuè)当封禅...

  • 文化趣谈——吻

    吻,在欧美各国,只限于夫妇、情侣或长辈对晚辈的垂爱,有些国家还表示尊敬和关心。在非洲少数地方居民,以吻酋长的...

  • 文化趣谈——解梦

    从前有个秀才进京赶考前做了一个怪梦,梦见一只黑漆棺材高悬空中。秀才不知凶吉,便找算命先生张大嘴来解梦。张大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趣谈——打油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cfm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