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号那天晚上,犹豫着就发出了一张海报,然后就开始滔滔不绝。一开始以为也讲不久,说也说不多,后来发现讲的还是蛮久的。后来我再听回自己说的话,一个很深的疑虑,就在我心头冒出来,让我觉得这个会是很多人的问题:你总是看那么多,想那么多,会不会懂得太多了?
我从来没有觉得我自己知道的多,但我发现随便处理一个文章都有点学问的时候,可能这已经不是懂得太多不太多的问题了,这是关于你自我认知更新的问题。
说实在的,说完以后,自我发现自我批评的话,我起码都想了一大堆。但说实在的,这也是我的日常处理工作的一个小手续之一,即我做完某件事情就应该对这件事做一个全盘的总结。估计是高中当班干下来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我语速太快,断句怪怪的这些,我到时候再自己训练一些朗读技巧进行调整。但关于作为一个人,要不要知道太多,你知道了会不会记得住?我想在这里做一个思维的整理。
诚然很多知识我们是记不住的,但是晓姐姐昨天也在上课说了,她愿意带领大家走向觉悟而不仅仅是知识。她还强调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触角,就是那种发现并探索新世界的精神保持自己的求知欲。
有些人就是活在自己封闭的世界太久,活在琐屑太久,才慢慢僵化成那种心情十分灰暗的人。人就是完全陷入在现实当中,才会陷入各种心理疾病。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十分的片面,才做出很奇怪的一些事情。
所以说保持认知的更新十分地重要,这不是让你去记住某些事情,不断地去探索你一直希望了解的东西。
不过说实在的,我昨天讲课确实没有花什么技巧——就是没有与读者合理的互动,基本上也是语音发送,有一种一种自己自娱自嗨的感觉。再回到文案训练营那里,全程文字,但是内容又步步紧扣心弦。
然后我就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了,我可能太喜欢事情有所准备,但在进行的时候却往往没有达到一个应有的效果。不是说我随机应变能力差,而是在讲解这一方面涉及一步步的引导和说明,我还有待提升。
可以说是发现了一个自己的未知区吧(=^^=)
这就是一种自我认知的更新。
在我那个随手画的思维导图中,我首先是从文体进行了分类,因为文章纯粹是拿来看的,当你自己都不知道这些里面能够应用生活的哪一方面就只能是把它归为一个泛泛的文体当中。然后再根据应用与生活,分出了电影、工作,看书、健康、旅行,生活技巧、心态、做食、会说话……
为了以后如果面向跟以前的自己差不多处境的人,我可以跟他有一个信息交流,我还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成了,教育、高中、大学、年轻人、以及老了以后。
还有那些喜欢从战略思维去思考问题的,明显是时代的潮流,我们也无法去改变的,我还多写了时代潮流以及三观。
看文章都有那么多分类,只能说明我们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就是一个不断吸收知识又不断输出的过程。
没有必要去抗拒接受太多的知识,更何况还是你愿意了解的小技巧,你要相信这些总会给你带来惊喜。都说时间安排可以很合理的,如果发现自己还不知道自己是希望了解什么的一个人,不妨从关注故事本身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