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有一家大型运输企业,修理、保险、人力、财务、后勤、业务等等部门齐全,成立这些部门的初衷,就是内勤为外勤服务,减轻一线司机的各种后顾之忧,让外勤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也为了管理上更加便于管理,公司运行更加高效。
初期一切都挺好,一线司机反馈也比较肯定,渐渐的就出现了矛盾,比如发补贴,一线司机得各种跑,各种事情还得填表格啥的,司机们就都有意见,说管理上太繁琐。好友就了解内勤,内勤就各种规范化表格,怎么管理更加清晰等等理由一大堆。双方说的都有理,但问题就摆在那里,私营企业又不涉及利益纷争,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好友说,他为此进行了一番思考,不得要领。公司规模上来了,肯定要规范管理,司机们普遍又任务繁重,没感受到服务,内勤因为规范管理人员不断增多。后来,因为极小的一件事,好友一下子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公司有一项新规定,凌晨2点至5点,为了运输厂区安全,一律不准进车,但一些长途司机下半夜回来怎么办?在警卫室旁边有一个休息室,可以把车停到外面的停车场,司机就地休息。看似很人性化,但司机想的是交接完后回家休息,内勤人员想的是为了安全,也为了减少夜间勤务。
友人说,内勤为外勤服务这是原则,一切围绕打粮食运行这是根本,为了安全却让一线司机回不了家,交不了班,势必影响公司运输效率,这是本末倒置。于是,他立即着手精简机构,减少一切不必要的管理程序,只坚持两条,管理必须是以增强效率为目的的,安全必须是以人性化为目的的,内勤如果不能达到这两条,那就必须撤并。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最近有一个讲话,指出“颠覆性技术,这种创新在目前的行政审批和评审制度下,是难以实现的。”这就是典型的本末倒置问题,科研就是为了创新,但为了保证资金投入不浪费,科研项目立项稳妥或者符合要求,那么就设定了各种条条框框,一道一道的绳索加到科研人员头上,就像孙悟空带上了紧箍咒,最终毫无建树。一群并不搞科研的,或者这项科研问题的局外人,决定了科研的上马下马,可行不可行,简直就是笑话。这种情况,谈创新就有些痴人说梦了。
很多单位都是后勤、财务等事权财权集中的部门是老大。比如前不久一所高校的中层领导批评后勤中心服务不利竟然受到了批评和处分,想来是一种极大的悲哀。如果后勤中心不是为老师、学生服务的,那么他存在的价值在哪里?成立这些部门的初衷不就是为了减轻一线的不相关的工作量,为一线更好的出成绩服务的吗?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道理显而已懂,问题清楚明白。之所以处处会出现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舍本逐末的问题,其实和运行机制的纠错能力、利益导向等等有关,任何地方存在利益集团,那么这种问题也就会复杂化。大学衙门化、科研体系官本位化等等都是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导致服务部门一触就跳,重要程度超过一线,是管理的最大失败,所以,创新难、人才留住难、单位人人想着往内勤跑、甚至最终大家谁也出工不出力,出现空耗。
解决这些问题,任重道远,改革和变革最无奈的现实的就是解决改革主体本身的问题,这种成本巨大,却消耗掉大量资源,实在是得不偿失,不得不失,甚至在很长时间内,都是无解方程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