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岁那年因为受不了父亲每天在家狠声暴气,所以选择逃离,回到老家寄人篱下。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青春,但是比起4月17日那个因为受到母亲语言暴力而在上海卢浦大桥跳桥身亡的男孩已明智得多。
来自父母的语言暴力胜过一切枪支弹药,他们觉得无关紧要的一句话,有时候就是压死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好言一句三冬暧,恶语伤人恨难消。所以聪明的父母对孩子总是轻言细语的,从不狠声暴气。
俗话说,有理不在声高,只有能力不够,才用声音来凑。声音越大,修养越差。愚蠢的父母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用嘴伤人,用气势伤人。既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而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好好说话才能拥有好的修养,才能教育好孩子。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给了孩子恨,却想从他身上得到爱,你给了孩子痛苦,却想从他身上得到感激,你给了孩子阴影,却希望孩子开朗阳光,积极向上。这是不可能的。撒下什么种子开什么花。聪明的而有修养的父母虽然没有高学历,高门第。但他们与人说话时细语轻言,和颜悦色;待人时,温文儒雅,宽仁厚德;处事时,和蔼可亲。孩子就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与人相处的智慧: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别人。
聪明的父母懂得与孩子共情,从不在孩子负面情绪爆发时狠声暴气地批评,跟孩子比谁的声音大,仗势高,嗓声亮。记得孩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夫妻俩带着孩子出去谈工作,和合作伙伴谈得很尽兴就忽略了孩子的存在。孩子感觉受到了冷落,就小声哭起来。我当时觉得很丢脸,就训斥起孩子。孩子就哭得就更大声了。
还是丈夫比较细心,觉察到了孩子情绪的变化。立刻结束了和合作伙伴的谈话。将孩子抱在怀里轻轻拍打:“乖乖,是不是这里不好玩,想回家了?”孩子找到了理解他的人,情绪好转了些,就点了点头。我们告别了合伙人,孩子觉得委屈将脸埋在丈夫的怀里,不肯露出来。丈夫批评我说:“看见人家忍不住寂寞在哭泣,你还批评,一点也不懂什么叫共情!”孩子听到他父亲在给他撑腰,露出小脸来说:“妈妈没有爸爸会将心比心!”我也知道当时兴高彩烈的谈话被中断了很恼懊,没有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是凶了点,在孩子负面情绪爆发时还给他火上浇油。又觉得这么小的孩子能说出将心比心的话实属可爱。当时就给孩子道了歉:“乖乖,对不起,是妈妈不好,下次妈妈一定将心比心,善解人意,原谅妈妈好不好?”“知错能改的妈妈是个好妈妈!”孩子的负面情绪就这样化解了,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回了家。
如果好那位十七岁少年的母亲,等孩子情绪好转后再进行批评教育也不会造成孩子在负面情绪暴发时跳桥的悲剧。有些错误是没有机会弥补的,我们对外人总是和颜悦色,总把最难听的话,最糟糕的情绪垃圾留给自己最亲近的人,造成一辈子的悔恨。所以聪明的父母无论在孩子发生什么事的情况下都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狠声暴气,恶语相向。因为控制住情绪,控制住音量,才控制得了人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聪明的父母都知错能改而不是犯了错狠声暴气地掩盖。放低姿态,在自己对的时候,给孩子退步空间,而不是咄咄逼人;在自己错的时候,主动向孩子认错。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才能教导孩导子做一个诚实,忠于自己内心的人。
我还听了一位智慧母亲处理孩子划伤别人车的故事:有两个淘气的小孩子,拿着小石子,将小区里所有的私家车都划了一遍。当车主找上门的时候,这位母亲的做法是,冷静地询问,并查看监控录像,将小区里所有划伤的小车登记在册并联系修理厂修理。然后带着两个肇事者挨家挨户地赔礼道歉,以取得车主的谅解。
普通人的作法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当场将孩子教训一顿再说。孩子长记性了,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位母亲轻言细语,不但取得了车主们的谅解,还和小区里的大多数车主成为了朋友。她用实际行动给孩子树立了敢于承担责任的榜样,教育了孩子生而为人就应该有担当。
语言暴力杀人于无形,曾经有人做过一次试验,将两碗白米饭放桌子上,每次走过时对着其中的一碗进行漫骂。渐渐地,长期被骂的那一碗米饭变黄了,变味了。而另一碗没被骂的米饭还是老样子。语言暴力连米饭都受不了,何况是人。
聪明的父母教育孩子从来都是轻言细语,从不使用语言暴力。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请你们要用对爱的方法,我相信耐心等待与陪伴才会使他们更有安全感。而温柔的话语才能让他们感觉到润物细无声的爱。
把心放宽,把语速放缓,学会非暴力沟通,教育才会取得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