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花儿心中开放,
爱情的歌儿随风飘荡,
我们的心儿,飞向远方,
憧憬那美好的革命思想。啊!
亲爱的人儿携手前进,携手前进,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充满阳光!
生于六七十年代的朋友听到这首歌,是不是感到很熟悉?没错,这是一部老电影的插曲。
最近我家楼下的店铺每天都放这首歌,听起来特别亲切,那动人的旋律不由得让我想起曾经的那些经典。
电影叫《甜蜜的事业》,拍摄于1979年,是中国第一部以宣传计划生育为题材的轻喜剧。
农村妇女唐二婶一连生了六个女儿,还想再生个儿子,丈夫唐二叔一心搞甘蔗实验田,不支持再生育。大女儿招弟有理想、有抱负,和恋人田五宝志同道合,可拗不过母亲的封建思想。计生委员田大妈苦口婆心宣传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新思想,最终田五宝决定到招弟家落户……
最早提到“计划生育”这个词,应该在七十年代中期,当时城市里的人都无法接受,更别说农村,最初的宣传语是“一儿一女一枝花”,“消灭小三”,八十年代初期,宣传语变成“妈妈只生一个好”,1982年9月,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
故事就是围绕这样一个主题展开,七八十年代的老电影基本都配有一到两首插曲,在改革开放初期,精神生活相对单一,那一首首的电影插曲在大街小巷传唱,无疑成了当时被多数人追捧的流行歌曲。
![](https://img.haomeiwen.com/i28871291/85c77e627717ca7e.jpeg)
影片中女跑男追的慢镜头,开创了中国爱情电影的先河,加上优美抒情的配唱,迷倒了一大批当时的年轻人。
四十多年过去了,饰演唐二婶的马琳,饰演唐二叔的刘钊,饰演田大妈的凌元,影片导演谢添早已作古,女一号李秀明已退出影坛多年,插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原唱女高音歌唱家于淑珍已经是87岁的耄耋老人,但他们创作的经典温暖了几代人的心田。
八十年代初期的有太多值得回味的老电影,《庐山恋》、《孔雀公主》、《牧马人》、《骆驼祥子》、《红牡丹》、《小花》、《知音》等等。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李谷一也为电影配唱了很多插曲,例如电影《小花》插曲《绒花》,电影《勿忘我》插曲《思乡曲》,电影《黑三角》插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电影《泪痕》插曲《心中的玫瑰》,蒋大为为电影《红牡丹》配唱的插曲《牡丹之歌》等,伴随了几代人成长,成为永不磨灭的记忆。
记得看《甜蜜的事业》时,最惊骇片中女孩的名字,招弟、梦弟、唤弟、引弟,看看吧,一心想生男孩儿,从女孩的名字就能看出重男轻女的封建残余思想。
看《庐山恋》时,最喜欢秀美的庐山风光,影片中有一个镜头,女主张瑜凑近男主的脸颊亲了一下,在当时,这是很大胆的表现手法,有人真的数过,张瑜在影片中共换了32套衣服,那时中国人的服饰以灰、黑、蓝为主色调,想想那是多么惊艳。
![](https://img.haomeiwen.com/i28871291/f7e72afa7b1db108.jpeg)
看《孔雀公主》时,最喜欢唐国强和李秀明那潇洒俊逸、清纯靓丽的银幕形象,简直看呆了。
看《红牡丹》时,是和一群小伙伴,挤在一个邻居家的12英寸黑白电视机前。当插曲的音乐响起,邻居家的哥哥厉声呵斥:安静点,别吵了,这首歌可好听了。“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屏幕上传出了蒋大为铿锵婉转的男高音。
当年,《大众电影》杂志是我爱不释手的读物,每一期出版,父亲都会第一时间买回来,封面是我们那代人追捧的明星:张瑜、郭凯敏、李秀明、唐国强、朱时茂、丛珊、陈冲、刘晓庆、姜黎黎、马晓伟、龚雪……
当年流行挂历,每家每户挂一本,而电影明星也是多数人选择的内容。
当年,同学之间互送新年礼物,选择最多的卡片、明信片也是电影明星,后面印着相应的电影插曲。
从1982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到2013年单独放开二胎,再到2016年的全面放开二胎,再到如今放开三胎,我国的人口政策从计划生育演变为鼓励生育,相信会有更顺应时代的艺术精品产生。
当年姜昆的相声《错走这一步》、《祖爷爷的烦恼》、宋丹丹小品《超生游击队》都是针对计划生育创作的,后来居上的艺术家们,新时代呼唤推陈出新,生活是艺术的创作源泉。
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中,我们这代人仍然愿意回味,愿深夜梦回,愿经典永流传。当心中的老歌响起,那些熟悉的老艺术家一遍遍在脑海回旋,一唱感人肺腑,二唱泪湿眼眶。
那年那月,我们正青春,那年那月,时光从未走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