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泡沫
曾看到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老去的标志,绝不是老成稳重、沉默寡言,而是不肯再尝试,不肯再容许自己置身不熟悉的境地。
01
前些天去图书馆,拿了一本书,找了个地方坐下来,对面坐了一个貌似高中生的孩子,身边放了两本书,应该是想做作业。
可是手上却拿着一个手机,一直在看着抖音短视频,不时的还发出一点笑声,我会抬头看看他,但孩子却不以为然。
半小时过去了桌子上的作业本并没有去翻动,还是老样子。
又过半小时,我站起打算离开时,但看见那孩子打开了王者的图标,终于不看抖音了。
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获得短期的快感太容易了。
十几秒可以刷完一个短视频,二十分钟可以打完一把游戏,一小时可以看完半本爽文。微博段子张口就来,明星八卦关注得比谁都多,网红的名字如数家珍。学习?不存在的。
顶多看几篇教你如何“短期内迅速提升自己”的碎片化文章,打完鸡血后依然浑浑噩噩,沉溺于感官娱乐之中。
一个人开始废掉的迹象之一,便是沉溺于短期快感之中,不再做长期投入。
玩游戏、刷视频、看爽文,这些是顺应人性的,因为它们有及时反馈的机制。让你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快感,哪怕这种快感是虚拟的、易逝的。
对比之下,学习、健身、提升工作技能,这些都需要漫长的反馈周期。
你需要投入很多时间、精力才能看到回报,远不如刷小视频、打游戏来得有意思。太多人为了逃避思考而愿意做任何事。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当你不再制定计划,而是一次又一次放纵自己沉溺于即时快感和虚拟的成就感中,你离废掉就不远了。
02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之前的我还不相信,直到身边出现了一个真实的例子。
我有个同学,暂时称他为A,前些年呢,经历了婚姻的打击,人就有点变傻,活都不出去干了。
你说他不正常吧,像我们一个村上的人他都认识,而且给他买过一次东西,他下次还跟着你要。
可是就不愿意工作,整天装疯卖傻,没人给吃的时候就街上拣点垃圾桶里的东西吃吃,整个人弄黑漆漆的,胡子长的简直不忍直视,因为自己抽烟,把住房子都给烧毁了。
其实起初我看见他那样的时候,每次回家我都会给他买吃的。
碰到同学的时候,我还说过想让同学一起帮帮他。
只是有一天我碰到了他的妈妈,听她妈妈说起了他的一些状况,起初也出去工作过,没几天又折腾回来,就逐渐变成我上述的状况,听到这些,我接受了现实。
原来他适应了这样的生活,他自己不想改变,他无法走出离婚带给他的困扰,他不愿意飞出去看看,害怕看到外面熙熙攘攘的世界。
一个人开始废掉的迹象之二,就是不再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词,叫“花盆效应”,指的是人如果在舒适的“花盆”中待久了,就会不思进取、安于现状。
03
前几天,网上流传着一段高铁吃泡面被骂的视频。
视频中,一女子情绪激动、面目狰狞地破口大骂吃泡面的男乘客:“不让你吃泡面,你还没完没了了是吧?”
“我让他不要吃泡面,他还吃,剩下汤居然不倒,故意在这熏着别人。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那么不要脸的!”
“谁跟你好好说?你妈都不跟你好好说!你妈跟你好好说你听吗?傻逼!”“你吃屎才喷你,你吃的是屎吗?”“就你这种败类,以后别上高铁了!”
男乘客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一句过激的言语,而那名女子却在不停地狂骂,连一旁的孩子都被吓哭了。其实,如果她能心平气和地跟男乘客提出自己的意见,我想那位男乘客也会去理解并寻找解决办法。但情绪失控却让她表现得像一个泼妇,不但引起了车厢内其他人的不适,还给自己的孩子做了负面的榜样。罗伯·怀特曾经说过:“任何时候,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
无论境况多么糟糕,你应该去努力支配你的环境,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
一个人开始废掉的迹象之三,是沦为情绪的奴隶。
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可预料的灾难。有人因为和店家发生了一点口角,就冲进厨房拿起菜刀砍人;
有人因为一句责难,就将自己的亲生骨肉从5楼扔下,自己也纵身一跃;还有人因为生活不如意,就上街殴打无辜的人,发泄情绪。
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告诉我们:生活中的10%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决定。
网友评论